在地产江湖里,有一个神秘而又威力无穷的指标,它既是赚钱能手,也可能转眼变成利润漏斗,它就是——可售比。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两面派”,看它是如何大显身手的。
可售比是啥?
在住宅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车位去化困难,且售价难以支撑其成本,因此本文也将地下室归为不可售面积。
上述的可售面积有大学问。分子的可售面积是产权可售面积,真正能卖的面积;分母的可售面积是规划可售面积,实打实要建的面积。
产权可售面积,是房产部门(现合并到住方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容积率计算规则为指导进行测绘,规划可售面积是规划部门(现合并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以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定或容积率计算规则为指导进行测绘。
众所周知,项目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单方售价乘以总建筑面积与可售比的乘积即为收入,因此可售比的高低直接影响可售面积和可售收入。
同时,单方可售成本也受可售比影响,可售比越高,单方可售成本越低。因此,优化可售比是提升项目利润的关键。
项目整体可售比通常在70%至90%之间,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产权可售面积小于规划可售面积;二是项目存在大量不可售面积。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两方面因素,引入产权可售比的概念,即产权可售面积与规划可售面积之比。点击了解AI降本,把钱花在刀刃上
产权可售比也有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产权面积小了,由于两个面积是两个部门根据不同规则测量得出,未注意规则差异导致损失产权面积;二是规划面积大了,存在多倍计容导致规划面积损失。
1、提高产权可售比,增加可售面积。
首先要特别留意损容问题,深入了解当地计算规则。了解哪些部位会多倍计算,特别是特殊户型(如别墅)及特定部位(如层高、挑檐、坡屋顶)的计容面积计算方式,在户型设计时需与计算规则逐条核对。
除非这些部位能通过溢价销售得到补偿,否则根据当地规则调整,减少不必要损容。在实操中,还会经常碰到另一种情况,开发过程中调整户型,而重新排布方案后容积率无法做满,导致规划面积大大折损。需要前期定位清晰,若过程调规需进行经济效益比选再做决策。
明确房产测绘规则同样重要。虽然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推行“多测合一”,但不同地方的规则还是不太一样,有些限制测绘面积不能超过规划计容面积(即产权可售比≤1),有些则允许测绘面积在规划计容面积的一定比例内超出(即产权可售比>1)。
在测绘过程中,有几个常见的容易造成可售面积损失的点需要注意:保温层可能计容但不计入产权面积,封闭阳台的计算规则差异,以及门廊、首层阳台、地下大堂、设备房等特殊部位的测绘处理,建议争取保温层、封闭阳台等计入产权面积。
2、减少地上公配,降低不可售面积。
降低不可售面积占比,在报建时精细化设计图纸,对配套面积“锱铢必较”,争取最小的配套面积。可尝试以下方式降低配套面积:
①不配或减配幼儿园:土拍火热的市场行情下,政府通常在规划条件中设置大量公配,而这些公配是否真的十分必要,要打个问号。
以幼儿园为例,随着出生率的持续走低,大量私立幼儿园因无生源倒闭。但规划条件依然要强配幼儿园,形成资源超配。建议调研周边已配公立幼儿园规模及服务半径,向政府做专项汇报,争取不配或减配幼儿园。
②配套指标合并:争取将公厕、门卫等争取包含在“物业用房”内,或充分利用架空层来设置物业用房,减少公配规模。
③将配套面积放地下不计容:争取将水泵房、风机房、变电所,物业用房、社区用房、消控室等放入地下且不计容,减少地上规划面积占用,增加可售业态面积,提高货值。
3、优化车位配置,降低不良资产占比。
为有效减少车位面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降低车位户配比:尽管政府规划要求车位户配比逐步提高,但车位去化困难已成为许多房企面临的难题。房企在主楼交付后,卖不完的车位移交给物业继续销售。因此,争取通过政策突破,适当降低户配比,以减少车位配置数量。
②提升地面车位占比:通过调研周边竞品,了解地面车位的市场需求和接受程度,从而合理提升地面车位占比,进一步减少地下车位面积。
③车位个数计算原则:争取将子母车位按双车位计算个数,微型车位则按标准车位计算个数,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实际车位面积的情况下,增加车位数量,提高车位利用率。
④提升停车效率:合理设计楼间距符合停车模数,合理设置柱网间距、防火分区及坡道位置,可以实现车位高效排布,减少单车位面积,优化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在投资阶段,沟通较难突破的指标,如容积率、限高、车位配比、日照、配套要求等出让条件中明确的指标,否则拿地后突破可能性较小。
其次,需前置研判规划与房产面积计算规则差异,设计产品时需考虑将差异最小化,将差异在投资端考虑;并做好产品定位、户型配比,做到最优强排,避免过程调规。
在报建阶段,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精细化设计图纸、合并配套指标、将配套面积放地下不计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不可售面积占比。同时,还需与政府和专家关键人密切沟通,提供案例和规范依据正面引导,争取最优指标。
在测绘阶段,找到关键人员—测绘执行人员,当面核实测绘初步报告,对有争议或不利的地方向有利一方争取,再出具正式报告,确保房产实测可售面积≥房产预测可售面积≥规划可售面积。
在验收阶段,摸清当地验收标准,前置策划降低验收风险,确保可售比管理成果落地。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