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云南以改革为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好金山银山

2024-08-30 17:41   云南  

  8月,多地上榜全国气温“火热”排行榜,而凉爽惬意的云南,山清水秀,游人如织。七彩云南,美美与共。美在蓝天白云,美在绿水青山,美在丰富多样,美在色彩斑斓。“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绚丽多姿,令人向往。


  近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广袤的云岭大地上。


  “我们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出了一些新举措。”近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记者采访时介绍,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也带来了更和美的自然。


洱海生态廊道 张成 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

  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经验和成果备受媒体关注。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云南起步早、抓得实、创新多,在全国率先发布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发布了物种名录,制定了我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我国首个、也是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全省划定自然保护地330多处,90%的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野生亚洲象群 郭元丰 摄


  2021年筹办COP15期间,“短鼻家族”15头亚洲象以一场罕见的长途旅行,吸引世界目光。全球3000多家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这段人与大象友好相处的温馨之旅,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体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成果。


  为了保护好亚洲象,云南正在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如今在云南的亚洲象,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多头增加到300多头。曾经“北上南归”的大象家族,新出生了两头小象,“分家”成两个家族,彼此间经常“串门”,场面十分温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在七彩云南随处可见。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也正是源于当地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像守护传家宝一样爱惜茶园,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的生态文化景观,实现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景迈山全景 谭春 摄


  云南各族群众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了哈尼族梯田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等,许多传承千年的生态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生态文明的内涵。


  在COP15大会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倡议。云南努力当好这一重要理念的践行者、传播者,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基地和展示窗口。


生态优先唱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3年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云南的永续发展、就是抓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我省提出“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思路,带污染的钱,再多也不赚;带污染的项目,再大也不要,打好3场仗、抓实8件事。


  目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94%。


  通过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把树种在市区、街区、小区、厂区,种在群众身边。两年多来全省完成营造林850万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绿美云南。


  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扛起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一体抓好治污水、治垃圾、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态,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


大理海菜花 杨继培 摄


  生态向好,海菜花开。随着洱海生态的改善,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海菜花,这两年又重现湖面,去年分布面积达25万平方米。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支流的赤水河,生态不断向好,鱼的种类从2020年的36种增加到现在的43种,金沙鲈鲤等珍稀鱼类数量与日俱增。


  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是云南鲜明的标识。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亮眼的成绩,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点赞。


人鸥同乐 图源:云南日报


  全力改善水生态的同时,我省大力建设绿道和湿地,以此划出边界,防止临湖开发,让湖泊休养生息,还老百姓清水绿岸。如今,在洱海生态绿道,每天都有群众健身锻炼、旅拍打卡;在滇池湿地公园,红嘴鸥每年如约而至,与游客亲密互动。这种人、城、湖的美美与共,正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一份独特魅力。


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云南处处好山好水、好生态、好风光,这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多年以来,我省创新推进绿电、文旅、绿色食品等生态价值实现,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唱响彩云之南美好生活。生态旅游成为云南旅游的优势和特色,全省有A级景区600多家,生态旅游景区占72%,西双版纳的野象谷、迪庆的普达措、丽江的玉龙雪山、昭通的大山包等,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绿色颜值”变“富民价值”。腾冲市司莫拉村通过生态旅游带动农家乐发展和土特产销售。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25万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


挑选后的精品咖啡果实 人民网记者虎遵会 摄


  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云南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蔬菜、水果、肉牛、生猪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咖啡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5%以上。云南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民增收的好路子,不断发力让好的农产品卖出好价格,目前全省有机产品获证数2700多张,居全国第二位。


孟连牛油果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牛油果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国内80%鲜果产自云南省孟连县。当地把家门口的要素组织起来,农民出地出力,科技公司出苗木出技术,国有企业、合作社出资金和管理,以“334”的模式进行分配,入股的农户每亩可分红7000元左右。云果、云茶、云咖、云菜在把营养和健康带给大家的同时,也把收益更多留给了当地农民。


  澎湃涌动的“绿电”成为云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7月,我省电力装机突破1.3亿千瓦,绿色能源占比超过90%。发挥绿电和矿产资源优势,形成绿色铝、绿色硅、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业链并推动产业链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既增绿、又增收,继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碳汇产品、绿色食品、“绿电+先进制造业”……“云南将以改革为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好金山银山,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王宁表示。


来源:怒江传媒


#扫码关注我们#

泸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辑:肖碧慧

      :卢月华

      :杨诗莹


泸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规范城乡规划秩序,积极推进市政、房屋、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泸水中心城市建设,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泸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