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华夏大地上已被一层挥之不去的烟雾笼罩。
长期闭关锁国的清廷统治者依然以为自己统治下的大清帝国是天朝上国,殊不知全球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欧洲各国,在综合国力上早已经赶超了大清朝,但清廷的统治者还想当然地盲目自大,看不起任何外面的人和物。
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他们早已经对遥远的东方垂涎三尺,早就想看看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国度,而他们的贪婪被强大的军事实力进一步所刺激,想要掠夺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西方列强在清政府屡次拒绝请求开门之后,便恼羞成怒,开始动用武力叩关,并且还不择手段地以输送鸦片为途径来扭转贸易顺差,清政府乃至前朝数百年积累出的真金白银就这么源源不断地流走了。
随着清政府的大门被打开,大清朝原本安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而列强对清政府的掠夺也更加剧烈,但是清廷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却只顾自己享受,完全没有顾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而任由洋人骑在国人头上作威作福。
大街上的洋人面孔越来越多,百姓的生活却每况愈下,而慈禧太后却依然在深宫中该吃吃该喝喝,这样的大清,哪有灭亡的道理?
不过即便如此,慈禧周边依然围绕着很多谄媚的人,他们为了讨好慈禧还时常整些外国人生产制造的洋玩意,而这些洋玩意还让慈禧出了不少洋相。
比如说慈禧第一次坐汽车就提出了一个奇葩要求,司机听了之后,却直接说车子坏了,不愿意再开,再比如慈禧第一次照相时大喊了两个字,现如今这两个字也成为了拍照的必备词。
我们一起来看。
慈禧第一次坐汽车
现如今,小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谁家如果没有个小汽车,估计连媒婆都不愿意上门说媳妇,前不久过年时回了一趟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停着一辆小汽车,当真要感谢祖国的日益强大。
但是在清朝末期,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汽车,即便连慈禧太后也不知道汽车究竟是何物。
有那么一次,慈禧要过生日,周围的大臣们自然要趁此机会讨一下老佛爷的欢心,袁世凯也不例外。
他深知慈禧太后喜欢排场,更喜欢一些稀奇的东西,于是便动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一位德国人,德国人了解之后,便向袁世凯推荐了汽车。
当袁世凯知晓汽车不用马拉就能向前跑的时候,也是感觉很新奇,便直接大手笔买了一台原装进口的德国汽车。
袁世凯将这辆汽车送给慈禧太后之后,慈禧太后看到汽车也很高兴,便坐上去体验了一把,由于当时没有会开汽车的外国人,袁世凯还特意安排了一个洋人司机。
后来洋人司机便将如何开汽车教给了一位中国司机,但当中国司机坐上去要开汽车带着慈禧溜一圈的时候,慈禧却发话了。
她觉得司机坐在自己前面是大逆不道的,于是便提出了一个奇葩要求,她要求司机必须跪着开车。
只有坐着的时候,才能手脚并用来操作汽车,跪着很显然没法开,司机想了想,便以汽车坏了为由,不愿意再为慈禧开车。
慈禧第一次照相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手机走进千家万户,拍照也几乎成为了老少都会使用的功能。
但是在清朝末期,照相机无疑是个稀奇玩意,而当时的慈禧也算是接触照相机相对早的一批人了。
当时慈禧身边有一个叫裕德龄的女官,她在少年时跟随父亲先后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很多年,她聪明伶俐,精通多国语言,在她17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了京城,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被慈禧招入到了宫中。
后来她还将自己在紫禁城当女官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又名:《清宫二年记》),这本书是她纯英文所写,后来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其中就记载了很多发生在慈禧身上的奇闻秘事。
裕德龄第一次给慈禧照相就让慈禧出了洋相。
当时的照相机在照相时还需要补光,猛地一明让人很不舒服,慈禧太后见了照相机照相时,便觉得这玩意会吸取人的魂魄,不然怎么会将人的图像给照下来呢?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慈禧都不愿意让别人给她照相,裕德龄便多次为慈禧太后讲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等慈禧了解之后,才愿意拍照。
可是问题又来了,由于补光时光线太强,慈禧照出来的照片多是闭着眼睛的,为此裕德龄便让慈禧在拍照时大喊英文单词“cheese”,因为人们在说这个词的时候嘴巴要张开,眼睛也会睁开,嘴角还会产生笑意。
可是慈禧又没学过英文,让她正确读出这个英文单词实在是不容易,裕德龄急中生智,让她大喊“茄子”,慈禧便大喊着“茄子”照出了令她满意的照片。
只是她没有想到,她所说的“茄子”,会成为现在人们拍照时的必备词。
慈禧第一次见电灯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没法离开电了,一旦因故障停电,那么整个人都会变得不好了,甚至还可能陷入极度焦虑之中。
而慈禧生活的年代,电还是一个非常稀奇的东西,尤其是用来照明的电灯,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当时还是油灯的天下。
有一次过年,李莲英为了讨慈禧开心,便在皇宫中扯了不少照明的电灯,当天黑下来之后,李莲英为了给慈禧一个惊喜,便在慈禧不知情的情况下开了开关。
慈禧当时就愣住了,以为又是裕德龄再给他拍照,连忙大声喊了几句“茄子”,而当她冷静下来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在拍照。
当时皇宫中的人看着出洋相的慈禧都想笑,可是碍于慈禧的性格,却没人敢笑出声,在李莲英的解释下,慈禧才知道电灯是专门用来照明的。
由此可见,慈禧接触到国外新鲜事物,是闹了不少洋相的,但是她在洋相之后,并没有深思大清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反而认为西方的这些东西并不是实用,当真是好可笑至极。
现如今,百年光景已过,新中国不再是以前的清政府,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强势崛起,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我们也不再担心自己会出洋相,这一切都得感谢新中国。
参考资料:《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慈禧传》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