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傲骨,才气越高,骨头越硬,这话一点都不假。
而在动荡的民国时期,文坛上便涌现出了大批大师,当然,这些大师是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师,而不是那些靠着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谋取私利的骗子大师。
民国的这些大师,他们为了新时代奔走疾呼,他们将自己手中的笔,当成最锋利的刀,不仅想要把它子插入敌人的心脏,更想以血淋淋的现实能唤醒更多的人。
要说从这些大师中找出最令人尊敬的文人,我想一定会有相当多的人想到鲁迅。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和民主战士,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至今思鲁迅,敬意依然有感而生,他弃医从文的光辉事迹,也影响着着更多的后来人,他深知学医只能为病者治病,可是如果一个国家病了,即便是医术再为精湛,也救不了。
好在文字可以。
如果有人敢质疑鲁迅,我想他一定会淹没在众人的口水之中,可是在当时,却有直接点名道姓骂鲁迅是衣冠禽兽。
此人便是在后世文坛名气同样不小的郭沫若。
郭沫若是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虽然没有鲁迅头上的光环高,但其才气也不容小觑。
按理来说,优秀的人该惺惺相惜才是,那么郭沫若为何要骂鲁迅衣冠禽兽,鲁迅哪里惹了郭沫若?
在听到郭沫若的叫骂之后,鲁迅淡淡说了五个字来回击,旁人听后纷纷拍手叫好,没点文化还真理解不了,而郭沫若听到后,更是无地自容。
那么鲁迅说的这五个字又是什么?
这还得从当时中国的文化该何去何从来说起。
因文化发展方向而结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思想进步的青年。
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时,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学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该怎么发展新文化?
这是当时无数文坛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既然没有方向,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自然会有不同的道路,这样一来势必会出现矛盾,而鲁迅和郭沫若的矛盾,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当时鲁迅觉得应该学习西方的文学作品,多多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经典名著,以此来让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接轨,逐渐西学东渐,以此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郭沫若则认为鲁迅的主张是历史虚无主义,是不可取的,应该鼓励本土作家自行创作,最后的结果说不准还能出现“百家争鸣”。
这两种观点究竟谁更适合当时的中国文坛呢?
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给出了答案:
鲁迅的方向,便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只是在当时,郭沫若也觉得自己提出的发展方向也没有错,因而导致了两人时常隔空论战,争论不休。
鲁迅以私德作风率先发难
说句实在话,鲁迅其实一直看不上郭沫若,至于各种原因倒不是因为郭沫若的才气不够,而是因为他的私生活。
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没人能否认,但是他在私生活方面却足够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郭沫若的感情十分丰富,甚至可以说他喜好女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佳人,这事本是极为正常的,可是郭沫若却有些“始乱终弃”,一旦他得到的佳人容颜不再,那么他便会快速抽身而去,丝毫不会留恋。
郭沫若一生一共娶了三个妻子,几乎每一次都是在妻子容颜不再之后而果断离去,其中他的第二位妻子还是个日本人,而据说他娶了第三位妻子之后,还与妻子的姐姐有着难以说清的关系。
正是因为郭沫若有这样丰富的感情经历,让鲁迅觉得他在私德上是有问题的,既然如此,鲁迅自然不能客气。
于是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讽刺郭沫若的花心,鲁迅的文字具有穿越时空的震撼能力,而在当时的影响力也极强,可想而知,他的这篇讽刺文的影响力该有多大。
郭沫若气急败坏甩出衣冠禽兽
面对鲁迅讽刺,郭沫若虽然丢了脸,但是文人的傲骨可不能丢,为了找回场子,郭沫若甚至愤怒地咒骂鲁迅是衣冠禽兽。
至于郭沫若为何如此说,这就要来说说鲁迅的感情史了。
鲁迅一生有两个妻子,确切地说是一个妻子和一个恋人,鲁迅的发妻朱安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封建女性,两人的结合也是典型的包办婚姻。
当时的鲁迅常年在高校任职,与妻子朱安也是聚少离多,由于两人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导致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可以说两人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本可以和朱安离婚,可是鲁迅却说:
一个裹了小脚的女人,如果被我退婚的话,后半辈子的生活可想而知,一定会遭人讥笑。
所以他一直没有与朱安离婚,而是为了不让妻子遭人嘲讽,即便是后来鲁迅遇到了真爱许广平,鲁迅还在坚守与朱安名存实亡的这份婚约。
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对鲁迅早有爱慕之情,后来两人在来往的书信中有了爱情,便不顾世俗的眼光走到了一起。
而郭沫若骂鲁迅衣冠禽兽,其实也是因为许广平和鲁迅两人是师生关系。
鲁迅听到郭沫若的谩骂之后,觉得不能认怂,于是特地在报刊上进行了反击,鲁迅的回击只有五个字:
才子加流氓。
才子和流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却被鲁迅用来形容郭沫若,这让不少人拍手叫好,但也让郭沫若无地自容,如果不理解郭沫若的感情史,没有点文化储备,还真不能理解鲁迅这五个字用得有多精辟。
小结
其实话又说回来了,两人原本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之间的互相谩骂,更类似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调侃,在鲁迅病逝之后,郭沫若还特地写文缅怀,感念两人生前的诸多事宜,心怀如此豁达,郭沫若也不愧是一代大家。
相比较那些因为一两句的拌嘴而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鲁迅和郭沫若着实令人敬佩,大师远去再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