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我们还备受欺凌,一百多年后,我们已经强势崛起。
仅仅只有百年的光景,却让全世界公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底气所在,每每想到这些,一种不可言状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让我们重新把目光转移到百年之前,再重新温顾一下那段充满腥风血雨的艰难岁月。
100多年前的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算起,有296年的光景,而从清兵入关建立起全国政权开始算起,则只有268年。
在这200多年里,清朝共传了12位帝王,如果要从这12位帝王中找出几位知名度较高的存在,康熙和乾隆一定能排在前几位,毕竟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出现过“康乾盛世”四个大字。
一般来说盛世有这些衡量标准,即:对内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
那么康乾盛世能够达到这些标准吗?
其实能也不能,因为康乾时代所包含的时间段实在是太长了,康熙在位62年,乾隆名义上在位60年,实际掌权的时间长达63年,而在康熙和乾隆中间还有属于雍正的13年。
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康乾时代就占据了近二分之一。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有些时间确实达到了盛世的标准,有些时间却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如果要细分的话,雍正皇帝在位前后达到了,而在康熙统治前期和乾隆统治后期其实都没有达到。
说句实在话,康乾盛世最不能离开的就是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雍正,而大清王朝的衰落,也正是从乾隆皇帝开始的。
乾隆皇帝曾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全文仅976字,却尽显愚昧,这封信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中。
疯狂敛财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统治后期,开始注重个人享乐,他的大管家和珅,就是他将国库银两转向乾隆个人金库的工具。
和珅是古代极其有名的大贪官,如果你要说,和珅太有本事了,能瞒着乾隆如此胡作非为,但乾隆真的对和珅的敛财丝毫不知吗?
别闹了,事实上,和珅的敛财就是在乾隆眼皮子底下进行的,甚至可以说乾隆才是当时最大的“贪官”。
乾隆统治后期,看着国库中的银两越来越少,他内心就开始发慌,毕竟囊中羞涩的话,做什么都没有底气。
和珅作为乾隆的爱臣,自然要为主子分忧,于是和珅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历史上相当有名气的议罪银制度。
这项制度的核心,是以银两抵罪,假如说一个官员犯了罪,本来该判十年牢狱,如果这位官员上交一定的银两,就可以减刑,如果银两给的足够多,还可以直接抵消罪责。
而这些官员交上来的罚银,全部都进入了乾隆自己的小金库。
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显示,乾隆六次南巡,建造了30个行宫,而这些花钱的地方,竟然没有动用国库里的一两银子,全系“议罪银”开支,并且还没有花完。
官员都知道可以用银子来免除罪责,谁也不能保证一生不犯错误,于是他们便开始疯狂敛财,所以这项制度无疑加速了大清王朝的衰落程度。
但是乾隆皇帝不管这些,他觉得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他也觉得大清王朝是绝对的天朝上国。
英国使者前来祝寿
在乾隆夜郎自大的同时,西方国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综合国力也在迎头赶上,并且慢慢超越了大清王朝。
而这一切,乾隆都丝毫不知情,他依然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无法自拔。
乾隆八十岁时,还举行了万寿大典,无论是规模,还是奢侈程度,可谓是历史之最,这么大的场面,自然也传到了国外。
为了看一下充满神奇的东方是否如马可波罗所说的那般遍地黄金,英国便决定借着给乾隆祝寿的名义,派使者前来。
既然前来祝寿,自然也不能两手空空,而使者带来的是英国最先进的工业产品,蒸汽机、织布机等等,当然还有各种枪械。
但是令人想不通的是,乾隆对这些贡品丝毫不在意,他想当然地认为,西方国家还是蛮夷之地,他们的贡品即便再好,哪会有大清王朝自产的东西好?
所以,当这些使者讲解和演示这些先进工业产品的时候,乾隆压根就去用心了解。
既然乾隆都是这个态度,那么清朝的臣子们自然也瞧不起这些东西,想象着还是夜明珠之类的贡品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
乾隆让英国使者带回去的信
虽然英国使者带来了一堆他们自认为的“废铜烂铁”,但是乾隆觉得天朝上国的礼节不能丢,于是就亲自给英国的国王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至今依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虽然只有976字,但却是尽显愚昧。
由于这封信的内容太长,我们只就把开头贴出来让大家看下: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单单看了开头就让人哭笑不得,这乾隆皇帝分明觉得外国的使者来华,那是来讨好的,是一种恭敬的表现,而他对此也是十分嘉许,觉得英国的国王孺子可教。
信件剩下的内容,表达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尽可能地抬高自己和最大限度地贬低对方,当真是无知无畏。
乾隆皇帝虽然没有吃到这种自大和愚昧带来的后果,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却因此尝尽了苦头。
仅仅四十多年后,大清王朝就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那些野蛮的西方人靠着我们教会他们使用的指南针,开着蒸汽船,用我们传过去的火药打开了清朝的大门,并逼迫着清政府在我们发明的造纸术所造出来的纸上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何其悲哀!
乾隆亲手写下的国书,也揭示了清政府落后挨打的原因,这样盲目自大,这样妄自菲薄,大清王朝又怎么会不衰落?
参考文献:《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