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腹直肌分离」,你知道多少?

文摘   2024-10-13 17:54   山东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人类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气,也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等功能。





腹直肌功能: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

腹内斜肌功能:增加腹压,前屈、侧屈、回旋脊柱腹壁在保护腹内脏器、维持腹压、固定脏器位置和呼吸、咳嗽、排便、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

腹直肌分离


在妊娠期间,孕期随着孕妇腹部不断增大,可能导致其腹部肌肉被过度拉伸,使双侧腹直肌从腹白线处分开,即腹直肌分离。

几乎所有女性在孕晚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若不予以治疗,可导致其脊柱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腰部、背部疼痛,亦可导致腹部膨隆,失去平坦的外观。

正常情况下产后腹壁情况会逐步恢复,腹直肌会向中线靠拢,产后6-8周,恢复到两指或者两指以内。但是如果遇到腹壁本身薄弱,双胎妊娠,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或者多次分娩等情况时,产后6-8周腹直肌仍然不能恢复到两指或者两指以内的称产后腹直肌分离。



2

腹直肌分离发生机制


1. 孕激素和松弛素使韧带筋膜变软。孕后期,随着子宫增大,腹压增加,腹横肌超负荷维持腹压,腹直肌过度代偿。

2. 手术分离腹白线,破坏腹部肌群的连接筋膜。

3. 产后腹部肌肉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多余的赘肉在腹部堆积突起。

4. 腹型肥胖。

5. 久坐习惯,是核心肌群无力,导致表层肌群代偿而发生腹直肌分离。



3

腹直肌分离的评估方法


腹直肌分离距离测量方法采用腹部触诊法,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脐部腹直肌分离距离。腹部触诊法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的具体步骤为:


1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弯曲约90°,脚掌平放(脚跟与坐骨对齐),全身放松,检查医师将单手手指置于患者肚脐位置;

2

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在呼气的同时将头和肩慢慢抬离床面(腹壁肌肉收缩),检查医师手指轻轻下压,检查是否有腹直肌分离,并根据可插入的手指数目,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



4

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治疗


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均由同一位临床医师进行检测和评估。(2-3指宽为轻度,3-4指宽为中度,>4指宽为重度)

 一、手术治疗 

出现腹疝可选择手术:腹壁修补、腹壁形成术

 二、非手术治疗包括 

1. 腹式呼吸与自主运动治疗(仰卧抬腿、跪姿收腹、靠墙站立等)

2. 电刺激治疗

3. 固定(束缚带)


腹式呼吸

平静呼吸时膈肌上下移动1~2cm,加强时腹式呼吸膈肌上下移位5~10cm,能够使血氧含量明显增加。

膈肌每下降1cm,肺容积增加250~300ml。

腹式呼吸同时收缩盆底肌,激活腹横肌,改善腹直肌分离。


仰卧抬腿

下巴微收,双手扶住右腿小腿上方,腰部紧贴垫子。然后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远处蹬出,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把腿收回,换左腿交替进行,如此重复,每组6-8次,每组2-3组。


跪姿收腹

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然后吸气(小肚子放松),呼气(小肚子尽力收回)。如此重复,每组10-15次,每次2-3组。


靠墙站立

抬头挺胸提臀、收腹,后脑勺、背部、臀部、脚后跟紧贴墙面,然后正常地呼气、吸气如此重复,每组10-15次,每次2-3组。


电刺激治疗

  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无痛无刺激,配合家庭训练,效果更加显著。其原理是:电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及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提高肌力。目前我们盆底康复中心已治疗多位腹直肌分离的宝妈,其中一位宝妈治疗前腹直肌分离6cm治疗后复查腹直肌分离2cm

而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或出现腹壁疝,则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束缚带

固定腹部脏器,避免无力的腹直肌过度活动牵拉以及内脏过度移位;

可以适当增加腹部力量,机械性增加躯干力量,但不能激活快慢肌自主收缩;

松紧以腹部放松时进出一个手指为宜,过紧会加重盆底肌损伤以及脏器脱垂。


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科可以提供腹直肌分离的筛查和电刺激治疗和手法治疗,还可以提供盆底肌的筛查和康复治疗等。朋友们做盆底肌筛查的可以赠送腹直肌筛查、骨盆筛查、妇科检查,在按疗程进行盆底治疗的可以免120元的筛查费用,并再赠送探头和2次盆底肌筛查,专业妇产科医生指导等,快快找我们预约吧!

地址:城阳区萃城路103号,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妇保科

预约电话:67769270 87757606





城阳区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发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宣传医改惠民利民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