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越来越少却越来越内卷?AI会替代绝大部分人力,而这是你的唯一出路

文摘   2025-01-06 18:05   山东  

转眼10年过去了,当年创业,我负责金融板块。

业务发展很快,贷款规模过100亿时,光风险管理团队就接近500人。

其中又以信审最多,小300人。

团队大了,层级多了,管理效率呈几何级数下降。

创业之初,信审团队只有10个人,每个人我都能叫上名字。

后来扩张到50人时,新人我已经不认识了。

扩张到200人时,主管都已经有10几位,经理、高级经理5位,总监1位。

我甚至连主管的名字都叫不全,就更不用说评价他们的工作了。

这么多人,每天上千客户,这个要补充材料,那个拒了,或者哪怕算过了但速度慢,销售也要揪住不放,没完没了地掰扯。

每次开会信审和销售都吵得不可开交,听得我头疼。

吵也就算了,我最担心的是信审顶不住压力,审批时防水。

要知道,金融这种业务,你盯着人家利息,人家可是盯着你的本金。

但凡出漏洞,就像鸡蛋裂了缝,成群结队的苍蝇便闻风而动,逮着你叮,黑话叫“扒口子”。

但这么多人,这么多订单,时效要求这么高,压力之下,难免百密一疏。

怕什么来什么,第二年年初,出事了。

一个城市分公司集中出了10几笔疑似欺诈,大概几十万规模。

虽然数量不大,但问题是,信审团队刚被评为公司优秀团队,这不是反手打脸吗?

以前吵架,每次把反欺诈案例往外一摆,销售就只能闭嘴,毕竟人家专业嘛。

可这件事一出,内部传开了,销售阴阳怪气儿说信审团队不过如此,拒了这么多,到最后不还是被骗了?

虽然不是这个道理,但威信这东西,本来也没法掰扯道理。

于是,那段时间销售开始各种挑战信审。

而出了问题信审肯定更谨慎。

于是两边矛盾越来越大,销售越是找茬,信审时效越慢。

时效越慢,销售叫唤越凶。

几乎天天有人来我这告状,让我不胜其烦。

被烦得没办法,痛定思痛,我决定把风险模型加速上线。

其实模型一直有,只不过之前风险和时效控制得都还可以。

实战就是这样,只要能得分,就尽量少变招。

加之团队的惯性,没有契机时想强推,阻力会很大。

所以之前一直以人工为主,模型为辅,最终还是信审人员做决策。

墨子连山
丨读书-打工-创业-财务自由,我的经历,帮你少走10年弯路 丨北航-ASML-互联网-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