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时,院子里砌了个水泥台子用来打乒乓球。
在那个买不起足球篮球的年代,便宜的乒乓球就成了最流行的娱乐项目。
院子里的小孩排着队打,谁输谁下。
一开始有个大孩子,之前在别的地方打过,水平自然比我们高,只要他在,基本就要霸着台子,其他人轮流上。
我们这种连拍都拿不稳的,经常被剃光头,于是好多人被打得彻底失去信心,就不来了。
而我属于那种玩啥都上瘾的,虽然他在的时候打不过,但他总有不在的时候,我就跟几个小伙伴一直练。
竞技体育这东西就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投入的时间多,又爱琢磨,涨球就快。
没过多久,我就成了大孩子之外的第二高手。
而且即便跟他打,得分也是越来越多,甚至有几次打到了“弯直”,可惜最后还是惜败。
眼看自己地位不保,又发现我之所以涨球快,就是因为他走了之后跟一帮小孩加练,于是他开始憋坏主意。
不让其他那几个打得还不错的跟我打,当然,作为交换,他会教他们一些招式,而且跟他们一块练球。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就只能跟不大会打的打,一两个回合他们就接不住了,训练效率大大降低,涨球也慢了。
此消彼长,好不容易追上就这样又被拉开了。
不光是他,就连一块练球那几个小孩对我都大有赶超之势。
好巧不巧,当时一个表哥来我家串门,据说在市体校练过。
这好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他凳子还没坐热乎,就被我拉下楼去打球了。
要说练过的就是不一样,跟我打犹如闲庭信步,也不发力,一味给我喂球。
这么打也见识不到真正实力,为了激发他的斗志,我决定跟他开一局11个球,他笑呵呵答应了。
见他依然不进攻,那就只好我来进攻。
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再看比分0:5。
我一看这么打要被剃光头,于是就开始拼命搏杀,左右大幅度调动。
虽然失误很多,但毕竟打了那么久,偶尔手感还是可以爆发一下,在打到0:9的时候,搏杀打出一记擦边球,凭运气得了一分,最后以1:11完败。
既然遇到高人了,我自然要抓住机会,问他怎么练。
他说你思路挺清晰,就是基本功太糙,得从基础开始练起。
我说我都恨不得一天打8小时了,还怎么练呀?
他说你跟人瞎打那不叫练,你看你拉球都不能保证100%上台,打起比赛不用人家发力,等你自己失误都能赢。
我问他当年怎么练。
他说一开始练动作,就是一人拿一桶球,自抛自拉,一天100桶。
说得我一头雾水,脑子里根本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场景。
他见我一脸懵,就说找机会带你去球馆看看人家怎么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后来每次见面我都让他带我进球馆看训练,后来被磨得不行,终于带我去了。
走廊里此起彼伏的击球声,跟放鞭炮似的,听着就带感。
进去之后我惊呆了,里面被隔断成几十块场地,每块场地地面都铺了一层球。
小球员训练那真是一刻不停,打球跟打机关枪似的。
看到之后我才发现,虽然都叫打球,但我跟人家打得根本不是一种乒乓球。
而在诸多场地中,我发现有几个场地在台子对面摆着一块反射板,球打到板上弹回来可以继续打,这样就省了陪练,一个人就能打。
回到家我求爷爷告奶奶,让大人给我买。
那时候不像现在,家里没钱不说,就算有钱也不知道去哪买。
好在老爷子手巧,说我给你做一个吧,然后真就做了一个。
自从有了这个宝贝,我就再也不用担心没人陪我打了。
找个没人的时候,自己对着反弹板一练就是半天,以至于老爷子甚是欣慰,说真没白做。
就这么练了一个礼拜,感觉终于找到了,能清晰感受到拍子对球的摩擦,有一种神经连通到拍子上的感觉。
过去打了一年都没有这一个礼拜进步大。
后来再跟表哥打,经常能对拉几十板不失误,他说有点专业的架势了。
再跟之前的小伙伴打,他们当然不是对手,哪怕那个大孩子想赢我一局都难。
后来跟他们打已经没啥意思了,就开始跟大人打。
等到大人也打不过我,我就只好去打篮球了。
我的神器就是那个反弹板,而背后就是可怕的迭代机制。
同样的技术,别管一开始看起来多高大上,后面你练1万次,我练10万次,你就是不如我,而且是毫无希望的那种。
而中国的“反弹板”就是这14亿人的统一大市场。
日本1.25亿人口,不到中国的1/10,同样的产品,中国迭代10次,它才迭代1次,怎么竞争?
当年日本之所以起飞,也是靠着美国扶持,教了它技术,开放了2亿多人的市场让他进去迭代。
它通过低质廉价打进去,快速迭代干掉了白人老爷的美国车。
毕竟儒家文化圈,比昂撒人脑子好使得多,也勤劳得多。
可它再勤劳,也只能在一个4亿多的市场迭代,而且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迭代效率大打折扣。
那怎么跟3倍于它的14亿大市场比呢?
其实当年它有机会来中国迭代,就是那个夭折的中日韩自贸区。
可惜被它的美国主子搅黄了。
最近懂王即将上台,主子要杀狗吃肉,它才又想起来“中日友好”,这两天派外相来访华。
可现在中国已经练到啥水平了,你心里没点数吗?
本田和日产不是要合并嘛,啥时候把丰田也都合了,也就彻底死心了。
日本现在就剩一条路,你猜是什么?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中国力量》将从科技、财经角度为你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