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字秘诀,管理健康的最好方式!(建议收藏)

文摘   2025-01-27 21:09   北京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京(2022)0000031)



《增广贤文》中说:“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拥有再多,终究身外之物,人这一生,最可贵的莫过于无病无灾,健康平安,人人求索健康之道,求医问药,殊不知最好的健康管理寓于日常琐事之中。


正如我国民间名医罗明山,在111岁时仍思维清晰,精神充沛。


他主张大道至简,谈起养生经验,唯有一“八字秘诀”:节食,多动,惜精,畅怀。


一、节食



罗明山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要得一身安,淡食胜灵丹。”


他把饮食作为管理健康的第一要点,主食为玉米,辅之以青菜薄肉,每日荤素搭配,绝不过量,饮食有节,则健康常在,暴食无度,则疾病自来。


被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有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肥肉烈酒,油腻荤腥,美味虽足,却损健康,人因生而食,非为食而生,食物是需求,却不是目的。


贪吃,是毁掉健康的第一步,清淡饮食最能品出食物的真味,也最大程度守护我们的健康。


一个平安无病的身体,才是一生幸福的根本。


二、多动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养生莫善于习动。”


常走多动,一直是我国古人强身健体之法。


罗明山也深谙此道,他11岁起就在药铺当学徒,常长途跋涉上山采药,后来又四处游历,走街串巷为人治病。


他的一生就是运动和劳作的一生,所以一百多岁时仍筋骨强健。


我国建筑大师贝聿铭,一生无病无恙,寿长103岁,也同样得益于他的“爱走动”。


贝聿铭出生于苏州一户名门望族,小时候就喜欢在苏州园林的假山上攀爬,培养出良好的运动习惯。


工作以后,他将旅游作为忙碌生活的调剂,时常背起行囊,走访名山大川。


同时也不忘加强锻炼,精通篮球、跳远、马拉松等多种运动方式,被朋友们称作“运动达人”。


晚年以后,贝聿铭一有时间就去郊外,手携一卷书,到田野河流间走走逛逛。


保持运动,不仅让他远离疾病,更助于维持头脑的敏捷。


85岁的高龄,贝聿铭仍完成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年逾九旬又相继完成了世界另两大博物馆的设计。


《吕氏春秋·尽数》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如果总是闲着不用,各部件就会生锈老化,而经常使用,才能使各部件配合默契,运转如常。


锻炼身体并非高强度的训练,但基础的运动量必不可少,正所谓“百练走为先”,多动,就是最好的养生。


三、惜精



古话说:“生之来,谓之精。”


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精气神如何,精亏则气虚,是衰老的开始,而节欲养精,则是长寿之本。


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一河南府某少尹患上了脱肛病,有时咳嗽一声便会脱出,还伴有梦遗滑精、头昏眼花等症,遍寻名医而不得解。


正巧孙思邈途经此地探亲,就为其把脉诊治,这位少尹并无其它疾病,只是脉相沉细无力,孙思邈观其周围,美貌侍妾不下十位,立即明白缘故。


他当即告知少尹,其病为耗伤肾阳所致,随后,便要起身告辞,少尹见状连忙拽住孙思邈的衣袖,苦苦哀求,希望能得到治病良方。


孙思邈觉得火候已到,遂要求他千日内独居,不近女色,少尹答应下来,节欲养身,身体日愈好转。


据说后来少尹专程赴京感谢孙思邈,不但病祛了,还因为注重养生,活了百岁。


《黄帝内经》有言:“夫精者,生之本也。”


人由精、气、神三部分组成,养精,有蓄养人生精华之意,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长期养精蓄锐,才可精气神儿十足。


正如一位中医老教授所说,每个人一生的生命力,就像煤气罐里的气,消耗一点就少一点,节欲惜精,就是一个减少气血损耗的过程。


一个人精气足,则眼神明亮,神采奕奕,反之则精神萎靡,羸弱不堪,唯有惜精养气,才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四、畅怀



不乐损年,长愁养病。


保持畅达开怀的心境,就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著名的民国“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允和,被称为“白发才女”,去世时已有93岁高龄。


张允和从小身材单薄,体弱多病,39岁那年被诊断出心脏病,医生断言她活不过50岁。


而当时,她的一双儿女在乱世中相继离去,她还未从巨大悲痛中走出来,两个噩耗叠加,让张允和身心遭受巨大打击,但先天乐观的她,并未就此向命运臣服。


她决定和病魔抗争到底,放宽心态,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


第一,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第二,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第三,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不随意内耗自己,不轻易迁怒于人,不沉湎于过去的悲痛。


她对任何苦难都一笑置之,心怀宽广,不仅打破了医生的预言,反成了长寿才女。


张允和的丈夫周有光,依据妻子的“三不原则”,还为自己定制了“三自原则”: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鸣得意。


周有光也健康活到了112岁,二人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夫妻。


他们时常把“我高兴极了,太快乐了”挂在嘴边,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可见一斑。


作家胡夫兰德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


好的情绪,才是健康的不二法宝,心胸宽广之人,人生则海阔天空;悲观狭隘之人,于黑暗中自我囚困。


人生最难得的,是放开、看开、想开,不执着于过去,不纠结于当下,不忧思于将来,健康首先来源于健全的心理状态,内心无事,身才安宁。


作家梁实秋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本钱。”


人生在世所有的幸福与快乐,皆需一个健康的身体承载,管理健康,方式不在多,而在精准;速度不求快,但求坚持。


节食忌贪,以养肠胃;多动勿懒,以固筋骨;惜精节欲,以养元气;畅怀少怒,以阔心胸。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愿我们都能谨记此四大秘诀,并长期践行,持之以恒,并因此得健康常伴,平安此生。



北京药王庙 | 药王赐福
福生無量



愿天下修行之人
永脱轮回|得闻正法|不落邪见


喜 欢 的 话 请 订 阅 关 注 我 们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京(2022)0000031

转发道教知识,便是法布施,成就庄严功德

(请尽情分享至朋友圈)

愿天尊恩泽广布,护佑您和您的亲友平安吉庆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自然|无为|玄德|清静

 “道教记”北京药王庙服务号

致力于传统国学及道学文化的复兴、阐释、传播

修行人的心灵净土,炼道者的法海|开悟|增慧|止心



道教记
北京平谷药王庙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京(2022)0000031。以道学和医学养生为主干,弘扬道教文化。感悟信仰力量,福生无量天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