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 Sep 本文已进行原创声明
主要作者:曹婷婷,杨悦,周丹丹
通讯作者:曹婷婷
通讯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东北水污染低碳治理与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4.131278
图文摘要
成果简介
引言
图1:科学猜想图
图文导读
Ca-SC在制粒方面的优势
图2:剩余污泥和Ca-SC的表征。(a)RS和Ca-SC的SEM,(b) FT-IR光谱,(c)Zeta电位
Ca-SC对A/O中颗粒化的贡献
图3: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a)40天后R0和R1的数码相机图像,(b)在不同时期通过立体显微镜成像(红圈是Ca-SC),(c)在粒化期间污泥颗粒尺寸的变化,(d)在污泥粒化期间污泥沉降性。
Ca-SC在提高EPS产量中的作用
图4:(a)颗粒化过程中EPS的变化,(b)A/O-颗粒的切片图像,(c)A/O-颗粒EPS的CLSM图像,(d) PN(绿色),(e) PS(蓝色),(f)COD、NH4+-N的进出水浓度及其在R0和R1的去除效率。
颗粒化对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
图5:微生物群落结构。(a)属级的物种构成,(b)微生物属级的聚类热图,(c)R0和R1处理过程中属级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左边的条形代表不同属的相对丰度。右图显示了每个属的两个组之间的丰度差异(差异=比例(R1)-比例(R0))。
A/O-颗粒的形成机制
图6:(a)40天后R1的SEM图像(球菌染成绿色,杆菌染成蓝色),(b)A/O-颗粒的FT-IR图,(c)A/O-颗粒的相对疏水性,(d)A/O-颗粒的Zeta电位,(e)Ca-SC诱导的A/O-颗粒的原位形成机制。
小结
主要作者介绍
周丹丹:教授/博导,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担任东北水污染低碳治理与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吉林省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委会委员、城市科学学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等,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项目,获多项教育部、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曹婷婷:博士,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师资博士后,研究方向好氧颗粒污泥、臭氧催化氧化脱氮、量子化学理论模拟计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吉林省教育厅等项目4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杨 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周丹丹团队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为非盈利性新媒体,所刊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及相关出版商所有,如发生侵权行为,请及时与公众号编辑联系,我们会与原作者、相关出版机构协商解决。
“AGS造粒师”热烈欢迎对好氧颗粒污泥感兴趣的专家进群交流和积极投稿(投稿邮箱:ags202201@163.com)!将AGS造粒师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收到我们的最新推文!
往
期
推
荐
浙工大李军团队Water Research:铁碳在生化反应中的双向作用:微电解和增强好氧颗粒污泥的活性用于高效难降解废水处理
华东理工大学于建国教授团队韩昫身副研究员BITE:高盐废水体系“空心”菌丝球接种物稳定填充实现“实心”好氧颗粒污泥的超快速构建
山东大学王新华团队Bioresource Technology:超越盛宴与饥荒—永久盛宴机制培养性能更好的水力产氧光颗粒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冰老师荣获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重庆赛区冠军
THE END
编辑 | 杜瑛、汤皓婷
校对 | 刘喆、刘文如、韩昫身、曹婷婷
校核 | 刘喆、刘文如、韩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