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再次明确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要求。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战略之举。耕地保护责任落地过程中,市县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中“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专栏,邀请市县党政“一把手”讲经验、谈体会,推动耕地保护底气更足、措施更硬,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守住“高山粮仓” 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全县耕地面积19.54万亩,其中25度坡度以上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1.56%,永久基本农田17.29万亩,耕地保护责任大、任务重。龙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全面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高效利用土地,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推动耕地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行见效。2023年,龙胜县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寸土必护
“三个强化”推动耕地有效保护
寸土必珍
“三个加大”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一是加大耕地套种力度。龙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巩固现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春大豆+罗汉果”“玉米+罗汉果”等模式,套种面积达2万余亩,亩均增收超1万元,实现耕地效益和农民收益双提高。二是加大撂荒地治理力度。出台了《龙胜各族自治县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同时通过“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六方联动及产业奖补等方式,引导群众开荒种植罗汉果,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撂荒地治理18990亩。三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龙胜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按照灌排化、机械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标准,通过改良土壤质量、完善管道灌溉设施等措施,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86万亩,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寸土必用
“五金收入”推动土地释放红利
龙胜切实做好“田”字文章,产生“一田生五金”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一是梯田流转有租金。鼓励群众与开发商或企业签订梯田流转协议,群众每年从开发商或企业那里获取租金收益。目前,全县农户已流转土地17900亩,户均每年获得梯田流转租金收益4500元。二是梯田入股有股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采取梯田入股分红的形式,将梯田捆绑用于旅游开发。目前,全县已吸收10个乡镇62个村的3263户农户入股,入股梯田4006亩,年均分红1000多万元。三是梯田务工挣现金。成立劳务合作社,负责对群众进行劳务技能培训,并与运营梯田旅游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明确要求企业返聘一定数量的当地群众到梯田景区务工,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务工收益。目前,全县梯田景区内仅旅馆和饭店就有10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实现顾家和赚钱两不误。四是梯田维护有奖金。出台《龙胜各族自治县景区梯田耕种维护奖励机制》和《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明确核心景区梯田维护补助每亩不低于1000元,既让梯田始终保持原有的规模美、和谐美、线条美、节律美和分形美,又夯实了农田种粮的基础。五是梯田旅游赚薪金。鼓励群众在梯田中和梯田边开发“开耕节”“梳秧节”“农民丰收节”等旅游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旅游红利。截至目前,全县培育300多名致富带头人,依靠梯田开发30多个旅游项目,户均增收1万多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