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参与2024年青年汉学家交流会

教育   2024-11-22 15:00   上海  

北京时间11月18日,来自25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研修班学员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汉学计划”博士生相聚上外松江校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关系等多个议题开展交流。本次交流会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2024年青年汉学家研修班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和孔子学院工作处推动实施。



交流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衣永刚首先对青年汉学家研修班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在今天的交流会上各国汉学家们能够碰撞学术火花,并期待学员们在两周上海行程中学有所成。


随后,上外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胡春春做主旨发言并主持交流会。


来自伊朗、埃及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闫肃和安妮分别在议题一、二中进行发言。闫肃对“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挑战和思考”这一主题发表观点,她认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需要超越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思想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推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能够帮助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避免社会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运用VR、AI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国际化等,这些不仅中国学者要发挥作用,更是未来汉学家的使命。


安妮就国际关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进行分享,她以中埃关系为例,指出中埃关系的深化大大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在埃及的发展。1956 年中埃建交至今已走过 68 年,期间双方关系不断深化、合作不断增多,共建“一带一路”卓有成效,经贸投资合作蓬勃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2022年,埃及在中学教育阶段启动中文教育试点项目,标志着中文教学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目前,埃及近30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建成4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2所鲁班工坊。两国人民以教育为桥,互学互鉴,协同发展,深厚友谊历久弥新。


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青年汉学家们就如何加速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深化教育合作、推广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伊朗“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曼龙分享了自己深化对中国认识的亲身体会。



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冯辉、中阿中东研究党总支书记陈晓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宝珠等也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上外孔院工作处
欢迎关注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