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指导,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预应力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预应力技术论坛暨第十三届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举行。
11位院士莅临指导,46位院士专家作了精彩报告,360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约1.5万人线上互动,围绕预应力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新方向,预应力及工程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聚焦基础、交叉、传承与创新,共同为行业数智化未来建言献策。预应力技术论坛共设“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应用”“预应力新材料与工程化”“预制预应力与信息化技术”“青年论坛”四个专题论坛,围绕预应力结构的前沿理论、新材料应用、信息化技术及青年学者的创新成果等多角度探讨预应力的现阶段成果和未来的趋势。
“预制预应力与信息化技术”专题论坛由东南大学王春林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副院长许镇教授担任主席并主持,8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专题论坛主席
王春林
东南大学教授
许 镇
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学术报告
郭海山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信息官
郭总工作“预应力压接装配钢混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报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层的新型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节点,并进行了抗震试验。试验考虑了梁跨度、结合面、梁端受压区增强和预应力筋量的影响,分析了节点的滞回性能、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大小剪跨比梁均呈弯曲破坏,损伤集中于结合面,预制梁体受损小。抗剪短筋可减少滑移,UHPC增强可提高延性。该节点抗震性能优越,适用于高烈度设防区,展现了在高层建筑中的巨大潜力。
侯和涛
山东大学教授
山东省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侯教授作“新型钢-混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关键技术与应用” 报告。研发了钢肋和多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历经15年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设计方法、智能建造技术及配套工装,并制定了相关CECS标准和山东省建筑图集。该叠合板具备大跨度免撑、密拼无模板、四边不出筋、不开裂且成本低等优势。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已在全国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邓 露
湖南大学教授
邓教授作“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建造机器人技术” 报告。当前建筑业面临生产方式落后、质量安全及劳动力短缺问题。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是行业转型关键。智能建造机器人有望执行“危繁脏重”任务,提升产品质量、效率和安全性。概述了近年来在机器视觉驱动的智能建造机器人技术上的进展,涵盖钢筋绑扎、焊接及部品构件质量检测等机器人系统,并对未来智能建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春林
东南大学教授
王教授作“基于灾害综合防御思考预应力预制框架的创新技术” 报告。减轻结构损伤和震后修复成本推动了预应力预制框架研究,其中预应力和消能装置是关键技术。无粘结预应力筋具有自复位性能,但锚固系统易失效。有粘结筋通过灌浆和锚固系统共同作用传递拉力,降低风险。然而,有/无粘结预应力框架的抗震和抗倒塌性能差异需深入探究。消能装置可提升预制体系耗能能力,但其在偶然荷载下的可靠连接待评估。针对抗震和抗倒塌问题,提出预应力预制框架的创新对策。
罗 斌
东南大学教授
南京东大现代预应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罗教授作“建筑索结构智能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系统性探讨了索结构的分析方法、施工技术及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首先,详细介绍了索结构分析方法,包括零状态找形分析、静力平衡态分析,以及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自平衡预应力找力分析,并对施工随机误差耦合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阐述了索结构施工方法,重点讨论了牵引下层索网的整体提升与双层索网张拉技术,以及无支架的外置压力环索承网格施工方案,并结合多个工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介绍了液压控制与位形测量系统,包括集群液压千斤顶控制平台、液压驱动的协同控制、全自动结构位形测量及结构动态实时分析技术。
许 镇
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许教授作“基于无人机多传感器融合的桥梁三维语义重构与裂缝管理” 报告。针对在役桥梁,研发了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IMU和深度相机的联合采集与标定设备,实现高精度BIM建模。同时,提出了点云语义分割和BIM逆向建模方法。此外,基于无人机大场景图像,研发了桥梁裂缝双网络抗噪识别和定位技术,提高了识别效率,并映射至BIM模型。这些技术为在役桥梁运维提供了高精度、语义化的数字底座和构件级裂缝管理手段。
任 彧
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任总作“预应力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研究与应用” 报告。介绍了福建建工自主研发的预应力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体系,具有模块化、整体性好、免支撑免模板特点。采用混合预应力技术提升刚度和抗裂性。结合工程实践,通过理论、试验和试点工程,研究了构件及节点性能、抗震性、制作、吊装、精度控制和多专业一体化关键技术。成果覆盖设计、制造、安装、施工、标准化等各环节,形成适用于“工业上楼”的成套免模免撑楼盖体系,实现低成本快速建造。
王晓锋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所长、研究员
王研究员作“免支撑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研发与设计方法探讨” 报告。针对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现存问题,提出免支撑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可减工程量、降低造价、减少事故。介绍几类免支撑预应力叠合构件及研发,探讨其挠度计算与控制、可变荷载影响、允许开裂钢筋应力计算、负弯矩配筋与调幅设计、全过程设计流程等设计问题,旨在优化装配式建筑性能与成本。
✦
•
✦
在本届专题论坛中,各位专家通过精彩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预应力领域的新技术、及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进展,为智能化建造提供了新设想。
撰稿:刘文豪 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 END-
融媒体中心
您可以通过微店购买我们的期刊: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