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利润修复仍面临一些挑战。 鉴于9月底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相继出台,预计四季度企业盈利有望修复
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情况。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680.4亿元,同比下降4.3%,依旧处于负增长区间,且降幅较前9个月(-3.5% )扩大0.8个百分点。今年前8个月为正增长0.5%。
从单月看,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降幅较9月(27.1%)收窄17.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收入方面,1月—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比1月—9月(2.1%)回落0.2个百分点;发生营业成本94.75万亿元,增长2.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9%,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一德期货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郭士英告诉《财经》记者,总体来看,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处在下降的通道之中,今年前两个月利润增速同比为10.2%,但此后跌到了上半年的3%-4%区间,下半年以来到现在,同比利润增速加速下降,1月—10月下降4.3%的利润增速为全年最低,这反映了经济回升仍需进一步稳固。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第一是由于当前总需求不足,工业企业的需求端明显承压,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流动性难以有效流转和变现。第二是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削弱了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空间。第三是由于企业营业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走低。数据显示,10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较9月(-2.8%)跌幅进一步扩大。成本方面,1月—10月,发生营业成本94.75万亿元,增长2.3%,成本增速快于营收增速(1.9%),企业利润空间收缩。此外,郭士英表示,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还与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有关。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认为,去库存周期下,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压力较大,工业部门转型升级需要耐心和政策持续加力增效。
分企业看,1月—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530.9亿元,同比下降8.2%,比1月—9月(-6.5%)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718.5亿元,下降5.7%,比1月—9月(-4.9%)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559.0亿元,增长0.9%,比1月—9月(1.5%)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501.7亿元,下降1.3%,比1月—9月(-0.6%)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郭士英表示,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下,各类型企业营利整体承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效率较低,要继续提升国有企业运营和配置效率。这一情况也反映在财政部11月26日发布的数据中,数据显示,1月-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9%,但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1%。1月-10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48524.7亿元,同比下降0.4%。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9%,上升0.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是所有企业类型中唯一实现利润正增长的企业。业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持续看好。11月15日,商务部官网发布了今年1月-10月全国吸收外资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893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3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8%,比前9个月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也是连续第二个月降幅收窄。数据还显示,部分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持续增长,如前10个月,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对华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5%、6%、4.4%和1.1%,东盟对华投资同比增长6.2%,沙特阿拉伯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02%。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923.2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841.6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01.8亿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6%,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61.7%、48.8%和19.5%。中国贸促会10月31日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近五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环比上升2.04个百分点。其中,47.92%的受访欧洲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环比提高5.42个百分点;60%的受访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环比提高15.26个百分点。
1月—10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郭士英表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的大幅增长与前期国际有色金属行业宏观景气较好有关。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与民生有关的基础工业设施和服务,利润的增长则要考虑居民消费者的感受,在居民就业、收入不佳情况下,家庭基础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不宜过快。1月—10月,汽车制造业下降3.2%,比1月—9月(1.2%)降幅扩大2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5.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2%。郭士英表示,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是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的原因之一。近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汽车行业总收入73593亿元,同比增3%,但总利润3360亿元,同比降1.2%。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4.6%,相较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仍偏低。乘联会数据还显示,2020年-2023年,国内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别为6.2%、6.1%、5.7%、5%,呈现持续下行的走势。分析认为,汽车行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一方面盈利的燃油车业务萎缩,新能源车市场增长但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今年车企掀起多轮大规模价格战,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1月—10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由盈转亏。郭士英分析,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与行业终端产品的需求和价格持续下降直接相关,反映了消费不振、需求不足。煤炭开采等行业利润的下降则反映了部分传统行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新动能韧性显现。1月—10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4%。业内认为,这反映了高科技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以及新质生产力议题效果持续显现。展望后期,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熊园认为,鉴于9月底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相继出台,预计四季度企业盈利有望修复、但整体水平可能延续偏弱。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预计,四季度工业利润修复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去年四季度工业利润增速较三季度大幅提高8.5个百分点至16.2%,高基数效应持续对工业利润修复形成一些压力。二是预计PPI降幅有望重新收窄,价格因素对工业利润的拖累减弱,但PPI全年负增长格局未变,支撑仍偏温和。三是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工业生产有望继续对企业利润形成支撑。四是随着需求改善推动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和政策加力呵护,预计企业单位成本有望温和改善。五是政策显效存在时滞,加上地产、民企恢复仍待观察,本轮企业盈利修复或仍面临波折。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认为,从趋势看,国内存量和增量政策仍有较大释放空间,例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消费、稳楼市与基建补短板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有望进一步带动消费和投资活动加快复苏,市场需求与工业供给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工业利润同比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工业制造业需求和价格将逐渐回升,稳定企业财务成本,改善盈利。责编 | 张雨菲
题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