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国际汽车及供应链(香港)高峰论坛在海洋公园万豪酒店举行,汽车与汽车供应链业界、金融业界以及政府官员聚首一堂,共同研讨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的发展与未来,商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如何为企业提供服务,共谋中国汽车链接世界之大计。
行政长官李家超特地以视频致辞祝贺。他表示,特区政府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香港已成全球应用电动车最迅速的地区之一,而且发展空间广阔。李家超透露,截至去年11月,香港电动私家车占整体私家车总数超过11%。目前,香港电动车数量超过10万辆,较五年前大幅增加约七倍。此外,电动私家车占香港新登记私家车比例亦由2022年两成多增至现在的约七成,增速位居世界前列。
李家超形容,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巨大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既为产业带来新机遇也伴随着挑战。他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实现与全球各地互利共赢发展,巩固扩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优势。
当天,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于论坛午餐交流会致辞。他指,他曾亲身体验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亦坚定了在香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香港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组委会首席主席卢金荣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具备高质量、高效能及高性价比的优势;惟在一片广阔蓝海面前,中国汽车产业在金融、法律、环保、知识产权等领域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金融、贸易、专业服务、供应链管理、ESG发展、知识版权、验测认证等方面拥有成熟体系,尤其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绝对有能力为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作出贡献。
论坛上,雷诺集团中国董事长苏伟铭演讲时指,近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崛起,给全球汽车业带来巨大挑战,当今中国汽车品牌只需两年时间就可制造一款新车,全球汽车产业都为此加快更新换代。
最近在港上市、主要从事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的企业地平线机器人(9660)总裁陈黎明表示,自动驾驶很快将成为全世界汽车的标准装备,他特别感谢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为中国汽车产业壮大提供了很大支持。
中联办副主任何靖,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总会会长卢文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李慧琼等出席今次论坛。
港拓新能源车产业大有作为
国际汽车及供应链(香港)高峰论坛昨在港举办,内地与香港的汽车行业及金融机构代表济济一堂,共论新能源汽车及供应链的发展与未来。随着全球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议题,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电动车是其中一项重点发展项目,渐成主流。香港拥有资本、市场和对外推广的优势,应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推动电动车在本地的普及,实现绿色转型,并且用好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的专长,加强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城市的合作,开拓新能源车产业商机,展现更大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本港近年致力促进转型使用新能源汽车,政府提出不迟于2035年停止新登记燃油及混能私家车,以及2050年前达致全港车辆零排放的目标。在多项具体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香港已成为全球应用电动车最迅速的地区之一,目前电动车数量达10万辆,较五年前增约七倍。电动私家车占新登记私家车比例,由2022年的逾两成增至现在的约七成,增长势头可喜。
而针对充电设施配套不足的短板,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将投入3亿元推出新计划,资助私营机构安装高速充电设施,至2030年累计装置3000个高速充电器;计划利用现有油站用地,以“一地多用”模式设立充电站,此方向正确,有助刺激电动车市场活跃,推动新能源汽车在香港广泛使用。
电动车在港普及化,除了促进建设绿色智慧城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令香港成为向世界展示电动车品质和技术实力的重要平台。内地众多自主能源车品牌纷纷选择进军本港市场,看中的正是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用场景多,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对提升品牌形象和国际认知度具有强大助力,可成为市场营销、推广产品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内地电动车及供应链品牌积极“走出去”,但过程中仍面临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领域挑战。香港在金融贸易、专业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拥有成熟体制、丰富经验和人才,有条件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功能,扮演关键角色,成为内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门户,为国家新能源车的发展作贡献。
特区政府早前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强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类具策略性的新兴产业发展。在过去两年多,共引进逾100家重点创科企业落户,当中包括不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有一些已成功在香港上市。一方面,显示香港正积极捕捉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机遇,后续更要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优势资源,加快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内地在新能源车上早着先机,香港要用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尤其通过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电动车产业场景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可考虑在北部都会区建设新能源车产业园区,围绕智慧出行、智能系统、商业化生产、跨国供应链等领域展开合作,将香港从单一的消费市场转变为集研发、制造与国际枢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全球进入新能源时代,香港机不可失,务须力争在电动车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更好发展。
香港商报评论员 苏信
来源:香港商报
记者:韩商 苏尚
编辑:吕馨
封面:荷洁
校对:卓玲
审核:Oriole
监制:雨杉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香港商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