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栓?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凝块”,是指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由于某种成分析出并凝固而形成的凝块。它就像塞子一样会堵塞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应器官失去血液供应。例如,脑部血管产生血栓会导致脑卒中(脑梗死),心脏冠状动脉产生血栓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具体地讲,血栓性疾病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大家所熟知的的心梗、脑梗就属于动脉血栓,其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容易并发严重后遗症。静脉血栓多起病隐匿,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最常见的是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DVT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血液在深静脉血管腔内不正常凝结并堵塞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临床症状,多发生于下肢;PE是由于静脉血栓脱落堵塞到肺部血管,往往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血栓的形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第二是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流缓慢;第三是血液成分改变,如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我们打个比方,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像流水在河道里流淌。河道里有泥沙,血液里有血细胞;河道有堤坝拦截,血管中有瓣膜控制血流方向。如果水流缓慢,泥沙俱下,会使河床堵塞。同理,如果血液粘稠、血流速度缓慢,血液中血细胞堆积粘合,便会形成血栓。
以下为发生血栓的高危人群:
三
血栓有什么表现,如何进行预防?
血栓性疾病的异常表现包括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头晕、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腿脚肿胀疼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1.健康饮食
中年之后的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盐、低糖和高维生素,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虾、蟹、动物内脏、蛋黄等,减低血液黏稠度提升。
2.补充水分
喝水有利于稀释血液,正常人每天应摄入量为2000-2500ml水,可以降低机体血液黏稠度,从而利于血液流动。
3.适当运动
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4.控制血压、血糖
血压升高时,低密度脂蛋白会加重对动脉壁的损伤,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糖尿病可诱发全身血管的损害,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
5.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一支小烟会在不经意间摧毁全身各处血流所经之地,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自身毒素损伤血管;重视防寒保暖、防止寒冷对血管的不良刺激。
6.释放压力
加班、熬夜、压力剧增会使动脉应急性堵塞,甚至会导致动脉闭塞,引发心梗。
7.定期检查
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等易栓症初筛项目的检查。一旦出现栓塞迹象,立即就诊,时间越早越好。
— 往期回顾 —
疼痛科的秘密武器之--三氧大自血疗法
— 往期回顾 —
监制:郑铭飞 于 飞
责编:马 磊 刘大为
编辑:务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