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缅怀叶嘉莹先生:诗词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2015年10月17日,天津,在南开大学建校96周年之际,位于该校八里台校区内的迦陵学舍正式启用。在迦陵学舍启用仪式上,叶嘉莹先生为来访者致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叶嘉莹先生堪称 “诗词的女儿”,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对古典诗词文化的追寻,一心渴望达成古典诗词文化的“珠圆月满”之境。
她生前曾深情地说道:“只要有中国人在,古典诗词就不会消亡。”
在先生驾鹤西去之时,让我们回顾诗词的女儿的一生和她对诗词的大爱。
▲2018年4月,第八届“海棠雅集”诗会活动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举办,来自海内外诗词界、艺术界、文化界的名家学者共赴迦陵学舍。叶嘉莹出席活动,与众人赏花吟诗。(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2015年10月,叶嘉莹在南开大学一讲座上演讲。(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叶嘉莹在演讲。(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叶嘉莹曾这样讲述自己的人生体会:“我以前曾经假托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过:‘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这两句其实是我自己的话。正是当我经历了一生的忧苦不幸之后,我自己想出了这两句话。它使我真的超越了自己的小我,不再只想自己的得失、祸福这些事情,才能使自己的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回望漂泊如转蓬的一生,叶嘉莹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这句话加以概括。她认为,要身经忧患,才深解诗词。
诗词是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叶嘉莹照片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20世纪70年代,叶嘉莹在哈佛燕京研究室。(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把所知道的都说出来,说给年轻人听”
▲1993年,叶嘉莹在哈佛大学讲演。(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中华诗词如何实现全球化传播?
“诗歌的生命生生不已”
▲2015年10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在天津向叶嘉莹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她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教学和中西交流所作的杰出贡献。(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2023年11月26日,以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与中华诗教理念为内核音舞诗剧《诗教绵绵——为有荷花唤我来》在南开大学首演。现场观众在书签上写下诗句寄语。(图片来源:中新社)
来源:道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