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建议”从逻辑上来说,是对研究问题的实践性回答,凸显自己在实践上的有用性,回归实践。“对策建议”从操作上来讲,可以划分为四步。第一,“什么内容”,即什么东西有用,不能说本文有用,需要明确说明本文里面的什么东西有用。第二,对“什么主体”,即对谁有用。当我们说一个事物有用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价值主体。第三,有“什么用”。第四,“为什么有用”,为什么这么说?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部分作者仍然存在四个“什么”论述不清楚的现象,导致对策建议“假大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五种提出具体可行“对策建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正反影响+多主体具体做法
该写法主要是从多个主体出发,依据“四个什么”,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抑或多个主体共同合作,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一句式的好处是能够从多主体的角度出发,比较全面地提出对策建议,避免“假大空”现象的出现。这类句式适用于研究主体为某一类特定人群的文章。作者只需要找到各相关主体,围绕相关主体,按照“四个什么”的逻辑阐释具体做法即可。
模板句式一:对于XX(本文的研究问题),我们要正确应对,不能一概拒斥。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什么内容”(本文的研究主题)对于“什么主体”(本文的研究主体)的积极意义,“有什么用”(本文研究主题对研究主体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为什么有用”(本文研究主题对研究主体的消极影响)。基于此,为了正确应对......(本文的研究问题),国家和社会要“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国家和社会的具体做法);学校要“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学校的具体做法);“什么主体”(本文的研究主体)要“为什么有用”(本文研究主体的具体做法)。
这一句式来自于张亚莉和严从根两位学者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审丑异化样态及应对策略》这篇文章。作者首先表明了自己对研究问题的态度,也即“对于青少年异化的审丑样态,我们要正确应对,不能一概拒”。接着,从正反两面说明了“什么内容”对“什么主体”“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也即“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审丑对于青少年的积极意义,是一个不可言喻的压力宣泄的窗口,可以让青少年在内卷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下,获得短暂的放松,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如果青少年长期沉迷于此,会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审美能力和认知思维能力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随后,从国家和社会、学校、青少年等不同主体出发,依据“四个什么”,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即“为了正确应对青少年异化的审丑样态,国家和社会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发挥主流媒体的正向引导功能;学校要重视审丑教育,构建和谐美育;青少年要走向‘生命自觉’的自我重构”。
二、研究问题理论背景+重点领域路径+局部领域路径+所有领域路径+三种领域路径的关系
该写法指的是首先说明一下本研究的理论背景,之后根据“四个什么”提出具体路径,先从重点领域出发进行突破,之后扩展到其他领域,最后是重点和局部共同合作解决同一问题。这一句式响应了“先重点,再局部”的政策,从重点、局部、整体多角度出发,依据“四个什么”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这类句式适用于政策研究类文章。针对这一句式,作者需要先分清重点、非重点,之后根据“四个什么”,找到具体措施进行仿写即可。
模板句式二:......(基于某一特例的研究主题产生的原因)。这正是XX(基于某一特例的研究主题)的困难所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XX(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无法进行。......(关于某一特例的争论),但经历多年的探索,......(本文的研究主题有所突破)。
XX(本文的研究主题)有XX(具体数量)种理论上的途径:第一种是“什么内容”(“中心”突破路径),即“什么主体对什么内容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对“中心”突破路径的具体阐释);第二种是“什么内容”(“外围”剥离途径),即“什么主体对什么内容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对“外围”剥离途径的具体阐释);第三种是“什么内容”(“双向改革”),即“什么主体对什么内容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对“双向改革”的具体阐释)。“什么主体”(基于某一特例的研究主题)就是通过这三种基本途径实现的。实际上,......(三种突破路径之间的关系)。
这一句式来自于朱光喜学者的《政策“反协同”: 原因与途径——基于“大户籍”政策改革的分析》这篇文章。作者首先说明了“大户籍”改革“反协同”改革的困难之处。之后用“然而”这一转折词说明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协同结构的改革就无法进行。我国‘大户籍’政策的改革尽管存在‘先改革(户籍政策),再剥离(其它政策)’还是‘先剥离(其它政策),再改革(户籍政策)’的具体思路的争论,但经历 30 余年的探索,事实上很多领域的政策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与户籍政策的‘反协同’改革”。
之后作者又依据“四个什么”的逻辑,分别介绍了政策“反协同”改革的三种具体可行的理论途径,“第一种是‘中心’突破途径,即某个时段只改革一个领域的政策,改革点选择在‘中心’政策上,通过‘中心’政策的改革使‘外围’政策失去与之挂钩协同的依据,或者间接促使‘外围’政策与之脱钩;第二种是‘外围’剥离途径,即某个时段只改革一个领域的政策,但选择的改革点是某个‘外围’政策,通过‘外围’政策的自身改革使其不再与‘中心’政策挂钩协同;第三种是‘双向改革’,即同时在‘中心’政策和‘外围’政策上改革从而使协同关系脱钩,习惯称为综合配套改革”。然后又用一句“‘大户籍’政策的改革就是通过这三种基本途径实现的”,说明了这三种途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作者还解释了这三种途径之间的关系,“‘先改革(户籍政策),再剥离(其它政策)’的思路就是‘中心’突破途径,‘先剥离(其它政策),再改革(户籍政策)’就是‘外围’剥离途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促进,如果同时实施则成为双向改革途径或综合配套改革途径”。
三、研究问题现实背景/研究现状+研究主题/问题发展趋势+对策建议
具体而言,就是先论述某一主题/问题的现实背景/研究现状,之后将该研究主题/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依据“四个什么”,得出对策建议。这一句式的实质主要是根据研究主题/问题的发展趋势,并参考“四个什么”,提出符合发展趋势、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不仅与研究问题一一对应,而且可以展现本文的创新性。这类句式适用于未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研究主题。这一句式中的“研究趋势”可能比较难找,但是只要找到研究趋势,仿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模板句式三:......(本文的研究主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要素,......(本文的研究主题)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主题)的新趋势,我们应从......(本文研究主题的新趋势)持续推进......(本文的研究主题)。
“什么内容”(本文的研究背景)推动了“什么主体”(本文的研究主题)的“有什么用”(广泛应用),......(为什么用)。(四条措施句式相同)
这一句式来自于付道明、朱龙和麦子号三位学者的《面向智能时代的中小学在线教学: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这篇文章。作者首先论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也即“在线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面向智能时代的在线教学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要素”,之后便说明了本文研究主题的现状,即“面对疫情影响下中小学在线教学加速进入智能化融合创新阶段的 现状”,随后论述了本文研究主题的新趋势是“价值凸显、技术赋能、能力跃迁、人机协同 和角色重构”几个方面。最后根据研究主题和其发展趋势,以及“四个什么”,提出了“我们应从顶层设计、环境支撑、能力提升、教研引领四个维度持续推进在线教学的融合与创新”的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最后,作者又分条按照“四个什么”的逻辑展开论述,比如“冠肺炎疫情推动了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在线教学由面对面教学辅助性角色演变为线上线下并重的角色,并在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问题实践困境/存在问题+研究主题实现路径
该写法是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指从解决实践困境/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针对“四个什么”,提出对策建议。这里的困境/问题与对策建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句式与上一句式存在相似之处,上一句式主要是根据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而该句式主要是根据实践困境/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同样可有效解决对策建议“假大空”的问题。因为这类句式适用于问题/困境比较具体的文章,所以仿写难度非常低。
模板句式四:XX(本文的研究主题)......(关于此研究主题的现状及带来的问题)。因此,“什么主体”(本文的研究主题)的有效实施必须“什么内容”(围绕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采取以上对策建议的积极影响)。当然,XX(本文研究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目前来讲,要摆脱XX(本文研究主题的实践困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根据实践困境,提出具体解决方法)。
这一句式来自于杨波学者的《由证明力到证据能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与出路》这篇文章。从第二部分可知,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有三个,分别是(1)以证明力规则为重心混淆了非法证据的范围,淡化了证据能力规则的特性,导致实践中非法证据的范围不清晰,操作难。(2)以证明力规则为重心导致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立法难以贯彻证据能力的要求,实践中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不独立、滞后,运行难。(3)以证明力规则为重心导致非法证据的证明规则简单粗疏、实践中非法证据证明形式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程序性制裁的功能难以发挥。针对这三个实践困境,作者便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三个具体可行的出路,即(1)以证据能力为标准,明晰非法证据的范围。(2)以对证据能力的规制为目标,构建独立、前置的排除程序。(3)以证据能力为核心,推进非法证据证明的实质化。将实践困境与出路的标题进行对比,可知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第一个出路是为了解决第一个实践困境,依次类推。
五、总结前文+研究问题+历史经验/规律+对策建议
顾名思义,首先作者需要总结一下前文,之后用疑问句的形式,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然后引用文献说明历史经验/规律的重要性,再依据“四个什么”,得出本文的对策建议。这里的历史经验/规律既可以来自于本国,也可以来自于其他国家。该句式主要是寻找与自己的研究相似的历史现象,借鉴其历史经验/规律,得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这类句式适用于研究问题与历史上的某一个/一类问题具有相似之处的文章,且已经总结出了一种带有历史规律性的现象。对于该句式的仿写,作者需要首先找到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相似度比较高的历史现象,之后找到该现象的历史经验/规律,对照仿写自己研究的对策建议部分。
模板句式五:本文前面讨论了XX(本文的研究主题),这些讨论说明,如果这些致命的弱点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XX(本文的研究主体)将面临着不可克服的严重风险,成功的几率很小。那么,我国如何才能XX(本文的研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在这里,笔者就从......(本文借鉴的具体历史经验)的历史经验出发,对XX(本文的研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带有历史规律性的现象:......(与本文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规律性现象)。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说明,......(梳理历史规律性现象得到的观点)。按照上述思路,要“什么内容”(本文的研究问题),关键在于“什么主体”(与本文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经验)。......(对本研究相似历史事件的具体阐释)因此,只有“什么内容+什么主体”(适用于本研究的措施),才能“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使其获得最终的成功)。
这一句式来自于贾根良学者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阿喀琉斯之踵”及其破解——基于新李斯特理论视角》这篇文章。作者首先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即“本文第二和第三部分讨论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这些讨论说明,如果这些致命的弱点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该战略将面临着不可克服的严重风险,成功的几率很小”。之后,便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也即“我国如何才能通过破解这种‘阿喀琉斯之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带领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继起飞呢”?随后,作者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的一句话,指出“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最后,作者便又提到了“从发达国家崛起的历史经验出发,对如何破解‘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进行初步探讨。然后,作者进一步引出了与本文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规律性现象,得出了解决本文研究问题的具体可行的历史经验,即“关键在于解放思想”。随后,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具体阐释,得出了适用于本研究的措施,也即“只有保护价值链高端国内市场和建立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我国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从而使其获得最终的成功”。
六、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归纳总结的“对策建议”部分的五种写法,包括“正反影响+多主体具体做法”“研究问题理论背景+重点领域路径+局部领域路径+所有领域路径+三种领域路径的关系”“研究问题现实背景/研究现状+研究主题/问题发展趋势+对策建议”“研究问题实践困境/存在问题+研究主题实现路径”“总结前文+研究问题+历史经验/规律+对策建议”五种。对策建议写得好,能够直接升华文章的主题,体现论文的创新性。所以我们应将“四个什么”写清楚,避免“空对空”通病。
往期回顾
新书速递
征稿信息
美编:雷思羽
责编:王天姿
来源:科研写作研究所
如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wangtianzi0402@ruc.edu.cn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