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阿梨视觉
2024年12月21日上午,在2024中国昆明斗南花卉展览会上,受中花社的邀约,《艾笔园创》参与策划组织了一场活动:花园经济(昆明)主理人沙龙暨斗南花园经济商业开放社区研讨会。近二十位来自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参与了本次活动,形成了务实的社交与分享氛围,以下是所探讨的内容:
产业融合
图源:阿梨视觉
中华社负责人黄正秉从2004年当《中国花卉报》社记者时,云南就是他工作的主要阵地。2019年创立中花社以来,办公室就一直在昆明斗南。他一路目睹了整个云南花卉乃至中国鲜花产业的发展轨迹,云南花卉产业吃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红利,而接下来将是以花为媒的综合产业时代。
文旅是云南打造花园经济最顺手推舟的事,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旅研究院院长刘东江到斗南花市感触最受的是,这里具备打造产业文旅的潜质。
来自花意无限的孙江宁也是一位做文旅的资深操盘手,他现在关注到花海经济、花园文旅相关板块,并在云南开启了项目。他与刘东江感触有共鸣之处:当下的文旅项目策划、规划,都要从最本质的客户群体、产业基础开始研究。
文旅产业还是产业文旅?这是一个问题。无论是下注文旅产业还是其他业态,花园产业的变现,难处在于没有一个强大的产业背景,比如说餐饮就是一个强大的产业,且变现通道明显。
潘祥记梦橙花园创始人孟力最初想抱一抱大理文旅产业的大腿,可惜太美的爱情终究太年轻,因为土地问题花园后来搬到了昆明。而昆明的消费人群又是另一种状态,和大理的松弛感、小资感、旅居感完全不一样。
今年夏天开园以来,新的潘祥记梦橙花园开始摸索适合春城发展的路数。所以孟力说:“花园+”还是“+花园”,这依赖于目标人群及所处的地理环境。
蒋晖现在为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文创中心成员,他研究产业经济方向,参与了当下昆明名声在外的弥勒寺公园运营项目“弥里有勒”。而说到花园经济本身,他认为需要跳出园林园艺的范围来看待,这也是当下企业、行业转型的关键点。
云南这块地域上,并不缺好的植物,以及把植物做成景观的人,仅仅给植物和花园“开个美颜”,不是云南花园经济的突破口。
蒋晖认为,云南的相关项目,缺的是挖掘其内涵的思路和人才,需要多维度挖掘情绪价值,将花园经济作为大形态融入消费心态,实现多产业协同发展。
图源:阿梨视觉
空间与流量
图源:阿梨视觉
不开美颜不代表颜值不重要,特别是花卉植物。
在追求极致的空间艺术这条路上,胡子艺术赵应江也曾花了大价钱去打造自己的作品,为的是沉淀、积累。后来,他选择在斗南花花世界,落了一个自己价值感和审美感的空间,以花和植物唯美,打造属于云南的花园极致美学,以此获得流量。如今胡子艺术已经做了不少的文旅项目,而且也再简单定义自己为一个花艺师。
空间美学里不仅仅是包括植物,花园打造也不是花卉类植物的堆砌,朴树花园王永贤在做花园的时候,非花卉材料的应用要占到很大的一个比重,一个空间需要具有状态持续性的效果,特别是商业花园而言,因此他也打造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曾思莹现在是小红书云南整合营销的代表。线上引流、线下沉淀是小红书的逻辑,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就是线下会把优缺点同时都放大,如果做不到优质的颜值与服务,那么“引流爆款”很有可能成为“劝退指南”。
网络离不开实体的空间,而且对于经济性而言,没有空间的支撑,无论是文旅还是其他产业,都是在隔靴搔痒。曾思莹感觉就如同文旅行业的一句行话一样:脱离了地产的文旅,都是耍流氓。
图源:阿梨视觉
花卉植物
图源:阿梨视觉
有一说一,脱离了花卉优势谈云南花园经济也不现实。
福满红公司来自山东,不过近几年也在云南投资建设了不少基地,主要是单品北美冬青,现在规模已经破了万亩,妥妥的大户。公司负责人刘作林说,云南的气候让北美冬青的表现效果与种植效益达到最优解。如果作为花园类使用,需要关注具体的特性,北美冬青是雌雄异株,不能单株种植。他们也在寻求云南当地的科研院所合作,找到一些授粉的可能性。
云南为君开在国内三角梅行业已经是“顶流”级别,还做了花园空间与国际性三角梅盛会。负责人李华婷分享说,公司在探索更多元化的空间应用打造,特别是花展类项目,三角梅作为多个城市的市花,在挖掘文化和造景方面,都具有优势,特别在南方的确,适合做一个三产融合空间。
做三产融合空间,邓克云也很有发言权。他来自贵州兴义,拥有一座兰花博物馆,其兰花品种让新加坡植物园胡姬花园的同仁看了都羡慕,特别是兜兰品种。他一直关注云南花园市场,对于运营一二三产花卉博物馆空间,他认为首先是得从育种开始突破,多样化的植物品类能让整个空间既有科研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当然,也具有经济价值。
今年10月,中花社在无锡的中花大会上,热植的热度山呼海啸,虽然普遍认为这是现象级情况,不过茂野主理人华人则从另外一个方面给大家提示:结合自然与年轻化养植物的趋势,注重美育培养,融入到家居美学中,可能是花卉植物的大势所趋,尤其是室内植物。
虹越花卉是国内家庭园艺和城市花展领域的排头兵,周法华是虹越种球销售的代表,他经历了大的市政项目时代,也经历了高歌猛进的“花海时代”。现在虹越做的事情,就是市民对花卉热爱的本质,从多种渠道来拓展空间。
图源:阿梨视觉
资源人才
图源:阿梨视觉
归根结底,所有的内容还是要回到人的因素,人影响了产业的导向和落地。
昆明苗木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莲之前链接较多的事园林苗木群体,但是随着市场方向的变化,许多周围的老朋友都开始做花卉,或者做花园,呈现多业态的状态,她今年也以专业嘉宾身份参与了我们组织8月份“云南花园经济游学”,分享了不少融合发展的思路。
对于协会工作而言,现在陈金莲在从综合性方向去引导,毕竟“苗与花”的产业本自同根生。在当下市场环境下,产业资源支撑是拓展云南花园经济方面行业协会的抓手,而思维的转变则是协会需要去引导的。
上海卡思优派人力资源公司云南分公司商务开发专家李海英观察了云南花卉行业许久,她发现现在云南落地花园经济类项目方面,人才两极分化很严重,这个行业存在高质量人才与高劳动力人才双方面都需要的特性,所以需要加强人力资源板块与企业的链接。
当然,由于行业特性,很多出身草根的企业家,也需要适应新的社会人才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合理合法合规经营——本来文旅与农业都是需要时间的行业,不能在中途留下暗病。
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王超从自己的职业出发,一方面关注花卉产品的产业化开放,一方面关注人才的教学研转化。高校作为产业科研与基础人才的摇篮,特别是在云南这块土壤上,很多的教学体系,不一定能跟上产业的发展。
回忆2011年时,风景园林晋升为“一级学科”时,陈俊愉院士曾提出“产业经济”、“管理型”学科的期望,十多年后回望,对于花园经济而言,依然充满了大师的前瞻性。
王超希望花园经济的沙龙、社区、企业们,能多和高校结合,摸索产学研用更紧密与高效的合作。
图源:阿梨视觉
“花园经济365”社群目前近400人,在探寻园林园艺行业转型升级、用“花园+”“+花园”赋能产业的道路上,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的队伍
花园经济线上付费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