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遇上艾滋病,怎么办?

政务   2024-12-18 16:24   浙江  

每个人都有追求生育的权利,对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不例外。当生命的孕育与艾滋病不期而遇时,每一位准妈妈都会感到无比焦虑与不安。然而,科学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能够为母婴双方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近日,《健康面对面》栏目邀请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主任兼孕产群体保健科科长、主任医师章建军,一起聊聊“当妊娠遇上艾滋病,该怎么办?”,今天我们通过文字回顾一下当天的主要内容。



1.如果妊娠期遇上艾滋病,对准妈妈来说一定会焦虑,尤其是怀孕了才意外得知自己感染了HIV,这时该怎么办?

怀孕后确诊艾滋病,确实难以接受。如果门诊检测发现异常的孕妇,门诊会马上通知复检,如果还是阳性,需要再送疾控部门确诊。这些孕妇一般会咨询各种关于艾滋病的问题,有些孕妇会接受现状,认为再次怀孕状况不会有明显改善,有些则不能接受,选择流产。

2.感染艾滋病毒多久后才会出现症状?

医学上,感染艾滋病毒后出现临床症状分为三期:1.急性期:通常为发生HIV感染后的6个月内,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期表现。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约80%的患者有发热),可伴有咽痛、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症状持续1至3周后自行缓解。2.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至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3.疾病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增加感染和肿瘤的概率。相关症状包括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表现出神经精神症状,以及感染和肿瘤。


3.孕妇感染HIV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不同时期的传播概率是不是也不同?

孕产期感染艾滋病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婴儿,感染的时间不同,其传播风险有一定差别。妊娠期有5%至15%的母婴传播风险,分娩和产时有10%至15%的母婴传播风险,哺乳期有5%至25%的母婴传播风险。经过规范治疗、避免母乳喂养的HIV感染孕妇,HIV围生期母婴传播率可下降到1%以下,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HIV母婴传播发生率,诞下健康的宝宝。


4.妊娠合并艾滋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妊娠合并艾滋病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不容忽视。对孕妇来说,HIV感染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同时,孕妇还可能面临流产、早产等风险。对胎儿来说,HIV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先天性缺陷、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艾滋病病毒可能会通过母婴传播导致感染。如果孕妇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胎儿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5.目前孕期感染艾滋病毒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哪些?

抗病毒治疗:孕妇需要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典治疗方案:孕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毒抑制效果评估。在分娩结束后,产妇无需停药,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当孕产妇血红蛋白低于90g/L ,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75*109/L ,建议不选或停用AZT。服用TDF前需进行肾脏功能评估。

6.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治疗要遵循哪些原则?

抗病毒治疗:孕妇需要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定期监测:孕妇需要定期进行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安全分娩:孕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如果孕妇的病情稳定且病毒载量较低,可以选择顺产。但如果孕妇的病情较重或存在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选择剖宫产等手术方式。
新生儿筛查及随访:婴儿出生后,需要在48小时内、6周和3个月等多个时间点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尽早明确婴儿是否处在艾滋病感染状态,及早转介和治疗。
喂养方式:对于HIV感染的产妇来说,人工喂养是最安全和最可靠的方式。尽可能完全人工喂养;因某种原因不能提供足够配方奶时,在母亲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的前提下,可纯母乳喂养6个月(最好经消毒后喂养);禁忌混合喂养。心理支持: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孕妇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给予她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她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7.什么时候可以确定新生儿是不是HIV的感染者?

确定新生儿是否为HIV感染者,主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行。一般在出生后48小时内、6周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血样采集,进行早期诊断检测。如果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才可以确诊为HIV感染。如果在进行婴儿早期诊断检测时检测结果为阴性,通常认为胎儿通过母体传递的HIV抗体并未发生感染。
妊娠合并艾滋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积极面对、科学治疗,就能够守护母子双方的健康。

来源:市妇幼保健院(章建军)


健康瑞安
发布健康科普、工作动态、政策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