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黄帝内经·灵枢篇》
本输第二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
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
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
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
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
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提要】论脏腑相合理论。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
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提要】论内外合邪伤脏。
寿夭刚柔第六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提要】此言人之体质,先天禀赋即有阴阳之别。
本神第八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提要】以上二段论“神”的概念、生成、分类、活动规律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提要】论养生方法。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提要】本节论七情内伤导致气机逆乱、五脏精气失守的证候、预后。
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提要】五脏藏五神以及虚实病证特点。
END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400 001 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