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病提纲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提要】论太阴病提纲及误下后的变证。
太阴中风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提要】论太阴中风的主症及预后。
太阴病治则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提要】论太阴病的主证、病机和治则。
太阴病兼证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提要】论太阴兼表的证治。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提要】论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的证治。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提要】本条强调要根据体质脉症来增减药量。
END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400 001 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