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寒气盛,养生要注意

文摘   2025-01-12 17:30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们常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也是感冒、鼻炎、咳嗽等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正确的养生方式可以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让来年身体更好。


防治感冒用三穴


风池

足少阳胆经腧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本穴为搜风之要穴,主治风邪为患,具有疏风解表、清头明目、平肝熄风的功效,是临床上治疗外感风邪和肝风内动的重要穴位。


故按揉风池对各类感冒皆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按揉风池可清利头目,又能缓解感冒引起的头昏胀、流涕、咳嗽等症状。


列缺

手太阴肺经腧穴,在前臂桡侧缘,腕掌侧列缺穴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处。


列缺具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功效。列缺为肺经络穴,起到沟通肺经和大肠经表里两经的作用;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任脉与肺经皆与咽喉相连,故按揉列缺能宣肺止咳。


同时可与大肠经原穴合谷相配按揉,增强祛风解表、清利头目、宣肺利咽止咳的效果,对风寒、风热和暑湿感冒引起的诸症皆有效果。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在前臂背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本穴主治头肢、躯干疾患的要穴,具有解表清热、聪耳明目的功效。外关为三焦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阳维为病苦寒热”,故按揉本穴可通利三焦、疏风解表,对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诸症均有防治作用。


若风寒较重,可加肺俞、大椎、风门等穴按揉,也可进行艾灸或拔罐,亦可用生姜切片贴敷上述穴位,加强祛风散寒效果,若风热较重,可加曲池、尺泽按揉,也可在耳尖放血,增加疏散风热的效果;若湿邪较重,可加足三里、中脘,增强和中化湿作用。



日常养生要注意


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头脑清醒,机智灵敏,有利于防病。


平时习惯早起外出运动的老年人,在三九严冬里,应待阳光出现,并做好保暖防护再出门,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受寒而发生高血压、中风、心梗等意外。


不宜晨练,切忌大汗

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不宜剧烈运动。


因为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毛孔开张,阳气随汗液外泄,寒气通过开张的毛孔侵入体内,损伤阳气,容易使人生病。


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腰或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上护腰或护膝。老人、儿童和患有肺系疾病的人,暖背尤其重要,最好在三九天穿一件贴身棉背心。


注意头部保暖,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冬季外出时更应戴帽子,保护头部及耳朵。


END

来源 | 中国中医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400 001 8080

青囊书包
从属于医视界品牌,秉承“学习强医、陪伴医生成长”的宗旨,聚焦中医行业,分享时事热点、政策法规、会议论坛,住培、执医、主治等中医考试类信息与中医知识,服务广大中医在校生、规培医师、临床医师,全程助力医师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