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出海 · 第12篇
自2020年推出「电影制作融资计划(放宽版)」以来,该项目共资助了23部香港电影,包括在东京电影节首映的《爸爸》和票房表现亮眼的《毒舌律师》。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本地电影的产量,也拓宽了类型片的可能性。然而,尽管部分作品表现优异,2024年香港电影市场的整体票房仍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下降约30%。
《爸爸》由香港男演员刘青云主演,改编自真实案件。图片来源:甲上电影。
1. 政策扶持与风险分担
新计划通过增加资助金额和优化拨付比例,降低了中小成本项目的资金压力,同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这种「政府主导+市场激励」的模式,可为中国出海电影提供启发。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政府牵头分担初期风险,能够帮助更多项目在海外试水,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2. 类型多样化与本地化叙事
香港本土电影制作不仅注重文化特色,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例如《毒舌律师》在法律题材中融入本地文化元素,不仅获得本地观众认可,也展现了题材创新的重要性。中国电影可以借鉴这种策略,尝试更多元的题材创作,并以贴近本地市场的叙事方式拉近与海外观众的距离。
《毒舌律师》2023年票房收入达1280万美元,这部电影现在是香港票房历史上排名第二的电影。图片来源:安乐影片。
3. 国际电影节与市场推广的结合
香港电影通过参与东京电影节等国际活动,不仅扩大了影响力,还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契机。中国电影在出海过程中,也应重视国际电影节平台的利用,通过展映与获奖提升品牌价值,并结合社交媒体扩大传播范围。
香港「电影制作融资计划2.0」的成功与否尚需时间验证,但其在政策设计和市场操作上的经验,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化的路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国电影能否从中吸取灵感,推动更多具备本地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作品走向世界?
译者|罗晓珺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deadline
原文作者|Liz Shackleton
原文发布日|2025.01.15/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