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出海|谁填补了TikTok短暂下线的空白期?

科技   2025-01-24 22:11   河北  



1号出海 · 第18篇



当TikTok在美国陷入封禁危机,短视频市场的玩家们已经开始在「战火」中寻找机会。海外Bluesky、X和Instagram三大平台,在去中心化、内容生态以及场景应用上的持续竞争,让短视频市场迎来了新的博弈格局。在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媒体内容生产者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TikTok短暂下线,Bluesky迅速抓住了机会:其新推出的视频定制功能支持用户根据特定主题创建自定义视频流,比如类似TikTok「BookTok」社区的#BookSky标签。这种高自由度的功能设计,结合去中心化协议(AT Protocol)的支持,正在为新兴平台提供多样化可能。


Bluesky应用内的热门视频标签。图片来源:Bluesky


X(原Twitter)在应用底部导航栏新增了「视频标签」,直接推送个性化视频推荐,从体育、娱乐到新闻,意图打造更加「实时」的短视频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竞争不仅局限于平台功能的比拼,还延伸到工具层面——Instagram推出对标CapCut的视频编辑工具,强化了内容创作者生态的竞争维度。



这背后是短视频平台的竞争逻辑转向工具生态、用户体验与创作者支持的全方位比拼。这场战役的核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内容争夺,而进入了功能多样化与场景延展的新阶段。



短短几天内,Bluesky、X等竞争对手就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填补了TikTok的空白——去中心化协议支持的功能创新、场景化视频内容的开发,以及对创作者生态的加速布局,构成了这场短视频竞赛的新战场。



当竞争者纷纷把触角延伸至用户定制化和内容推荐的精细化领域时,最核心的命题其实是「如何为用户创造更有黏性的价值」。对于中国传媒企业来说,无论是在东南亚的社交电商市场,还是在北美的文化社区中,这种赋权式生态更容易贴近区域文化的核心需求,同时能够降低对单一政策风险的依赖。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世界传媒行业多维竞争的格局。不再单纯依赖内容吸引用户,短视频平台的竞争已经延伸到工具生态的深度布局,这提醒中国企业,未来的出海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平台功能、创作者工具和社区运营的「多维协同」。


当我们把目光转回国内市场——小红书的社区化运营、生活方式类内容以及强大的UGC基因,恰好契合了短视频用户对「真实」和「高参与度」内容的需求。相比之下,中国平台「出海」时,能否在异域市场中复制甚至重塑这种社区化体验,将决定它们能否真正地打破全球化的壁垒。



译者|彦舟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the verge

原文作者|Jess Weatherbed

原文发布日|2025.1.20/周一



《主编浅度》视频号




传媒1号
深耕中国传媒业ESG转型、促进全球传媒业ESG互鉴的先锋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