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一大早,地产行业有三条最新的重磅消息。一条算是佳音,一条基本中性,一条看起来像是噩耗。
三条消息分别是:
1、碧桂园公告境外债务重组及业务发展的最新情况,重组提案一旦落实,不但能在利率大幅下降至2%的水平上,将现有债务大幅度延期,还将使碧桂园实现大幅去杠杆化,最多可减少债务1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0亿元);
2、万科子公司一笔余额为20.4亿元非标债务到期日顺利调整,展期两年至2026年12月31日,另外,银行继续给万科及其子公司提供超长期限(30年)的贷款;
3、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对融创中国清盘呈请,法院定于3月19日举行聆讯。
因碧桂园尚处于停牌阶段,利好消息无法在股价上体现,但融创中国遭清盘申请的消息着实吓坏了股民,开盘后融创中国的股票一度狂泄近30%。受此影响,其他在港上市的内地地产公司股价也一路下行。
我们来对上述消息做个简单的分析,看看接下来地产股可能的走势。
首先,碧桂园债务重组的消息无论对于企业自身还是对地产行业来说应该都算是重大利好,一方面债务本金数额减少了,另一方面债务的成本降低了,还有就是债务的偿还期限也延长了。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轻装上阵重新出发,对于行业来说,也为其他地产公司解决债务危机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版本。
其次,对于万科通过将非标债务顺利展期,另一方面通过银行债务融资的继续进行,通过借新还旧实质上延长了借款的期限并降低了借款成本,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中规中矩的做法,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金融机构来说都算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第三,应该如何看待融创中国被呈请清盘的消息,是我们对地产股的未来有没有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清盘呈请是香港资本市场上债权人在债权人不能依照约定还本付息时惯用的一种手段,一方面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向债务人施加压力,积极筹款偿还债务。清盘呈请最终能否被批准,需要法院根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考量后决定。纵观过往的清盘案例,一般情况下,在公司全部债务中占比很低的单一债权人的呈请清盘被批准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地产股最近的连续下跌,主要还是基于销售业绩(包括销量和价格)的萎靡不振所带来的股民投资信心的下降,而资本市场的一些“游戏规则”只不过是趁机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这些规则有可能让一部分喜欢“铤而走险”的股民赚到钱,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参与其中如同“火中取栗”,必将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由此来看,收盘25.71%的跌幅,资本市场对融创呈请清盘的反应似乎有点过度了,其他地产公司股价受此连累,亦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