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周 | 中文大讲堂第四十七讲“阳关风雪苦,良人几时归——简牍与汉代士卒的塞上生活”

文摘   2024-11-26 17:09   重庆  

教学实践周

中文大讲堂第四十七讲

 “阳关风雪苦,良人几时归——

简牍与汉代士卒的塞上生活”


黄沙漫卷千丘,古道万里马蹄急。西风送来几许信笺,轻问夫君何时归?2024年11月20日晚19:00,教学实践周系列活动暨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十七讲在我校渝北校区七阶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山东理工大学周艳涛副教授,以“阳关风雪苦,良人几时归——简牍与汉代士卒的塞上生活”为题进行线上主题讲座。讲座由丁锦老师主持,吸引了我院百余名学生的热情参与。

       01.




周老师首先以“韦编三绝”“学富五车”为引,向同学们细致介绍了简牍的发展历程。简牍种类繁多,包括文书、书籍等,周老师还展示了《老子》竹简的图例,让同学们对简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接着,周老师从横竖形制与语言字体差异方面对比中外简牍,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简牍文化的独特影响力,并分享了简牍的分类、出土信息及用材尺寸等丰富知识。随后,讲座深入探讨了西北屯戍汉简中的汉朝戍边士卒生活:他们在西北塞防区肩负着抵御匈奴、保障商旅使节安全、开荒屯田的三大重任。他们的生活或涉及边境巡逻、缉拿逃犯、传递信息等工作;或在简牍中向家人诉说自己在边境购买商品等日常生活,流露出戍边战士对家的深深思念。简牍不仅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默默见证了历史的烽火。

      02.



在周老师与同学们的热烈交流中,讲座圆满落下帷幕。这场讲座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历史与文化的桥梁。历史爱好者得以穿越时空,与简牍、戍边士卒进行深度“对话”,真切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领略边疆战士的坚守与奉献,挖掘岁月尘封的传奇故事。

通过这场讲座,我院学子深刻理解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传承。它提醒我们,每一位历史人物的生活和选择,都是我们今天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石。让我们以史为鉴,珍惜和平,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边疆战士,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撰文丨何有明 

排版丨秦泓鑫 

图片来源丨李文馨

初审丨丁锦 张锌琪

二审丨朱丽娟

终审丨李代丽 谭闻凤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新媒体中心 出品

汉教博物志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官方公众号 运营主体: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新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