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周|中文大讲堂第四十四讲“中国古典文学空间的早期建构”

文摘   2024-11-22 18:42   重庆  

教育实践周
中文大讲堂第四十四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早期建构

2024年11月21日上午9时,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教学实践周系列学术讲座暨中文大讲堂第四十四讲在綦江校区实训楼1阶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特邀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耿战超老师,开展了题为“中国古典文学空间的早期建构”的专题讲座,活动由赵婷婷老师主持,我院百余名学生到场参加学习。

耿战超老师以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理论和[法]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的产生》为背景引出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古典文学空间的早期建构,分别是早期文学空间的存在形式、早期文学空间的建构方式和文学想象世界与精神生活。

首先,耿老师从现实空间、历史空间和想象空间三个维度诠释了文学空间的建构,并结合先秦文学作品进行具体解读,让同学们深入体会其中“空间”的呈现形式;其次,耿老师从空间手法角度切入,为同学们讲述了空间铺排、文学增益及想象虚构对文学作品的作用,即不仅能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立体多维,而且也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再者,耿老师强调精神生活一方面是精神极致自由,另一方面是“理想世界”的尽善尽美;最后,同学们积极向耿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耿老师耐心解答并多次强调应该多读书,从书中丰富精神生活,分清现实与虚构。



文学空间在中国早期文学作品中,已经作为一个独立而自足的存在,文学不仅仅是时间的艺术,更是多维空间形式的艺术呈现。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空间的早期建构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大家也会对空间建构的特点产生浓厚兴趣。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文学的“空间”,去体验其中的复杂性和作者的情感、理想。

END

撰文︱杨洁

排版︱余洁

图片来源︱周渝超

初审︱赵婷婷 张锌琪 

二审︱朱丽娟

终审︱李代丽 谭闻凤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新媒体中心 出品

汉教博物志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官方公众号 运营主体: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新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