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组关键词!看新会如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民生   2024-11-25 21:16   广东  

2024年,新会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9.18万户,同比增长7.71%;经济总量多年保持江门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增速位于全市前列,上榜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新会区抓紧抓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大局,将行政执法作为破题之举,印发《新会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着力健全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前端监管、末端执法、全程指导”的全闭环式治理机制,切实做到服务有温度、执法有力度、监管有尺度,推动行政执法质效大幅提升,法治建设工作驰而不息。



锚定“规范”与“专业”

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久久为功

走进大泽镇综合行政办公室,群众接待大厅、行政调解室、听证室、装备室、询问室、法制审核室、培训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新会区坚持“因地制宜、满足需要、规范严肃”的原则,全区11个镇街完成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4个镇获得市级规范化建设资金。


实施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厘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要怎样干、担什么责是关键。新会区政府出台综合性制度文件——《新会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则》。这份“管总”文件进一步完善基层执法的协调统筹、联动协作、执法保障、执法办案、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六大机制,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供全面精准高效指引和依据。


此外,新会区开展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制”,由区级部门派出业务骨干与镇街执法办建立“结对指导”关系,通过定期下沉、实操演练、协作办理等方式,帮助基层执法人员快速掌握业务技能。连续三年举办“法治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一镇街一经验”等系列活动合共30多场,逐步构建完善的基层执法培训工作体系。2024年,培训班增设“复议课堂”,让执法人员“沉浸式”模拟案件审理全过程,更全面地审视日常行政执法工作的不足和差距,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执法案件质量提升。



兼顾“力度”与“温度”

以执法赋能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实行行政执法事项入网格,是新会区推进“1+6+N”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的又一举措。在处理非法经营燃气案件中,三江镇接获网格报来线索后,安排执法办人员联动区城管局快速到达现场,对燃气瓶等违法经营物料进行查封,追回售出燃气十多罐。网格员介绍“将部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事项纳入网格巡查范围,一旦发现违法线索由网格员立即上传系统,实现违法线索快速反馈、快速查处,助力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


“执法之要,在于安民”,新会区坚持严格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统一,在法治尺度中彰显法治“温度”。会城街道常驻人口79万人,辖区大型农贸市场就有10多个,周边群众对占道经营、油烟噪音等问题反映强烈。会城街道综合成立执法专案队24小时巡查,加大高峰时段和区域的执法力度,对占道经营等轻微违法行为劝导教育为主,引导流动摊贩有序经营,同时不断巩固治理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执法人员表示,“很多案件虽‘事小’但对群众‘影响大’,要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做到执法力度与温度共存。”


新会区还印发实施《江门市新会区“综合查一次”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方案》,将落实“综合查一次”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112个,事项增幅5.9%。落实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把行政指导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实现从“严管式”执法向“容错式”执法转变。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作出涉企减免罚案件达到70多宗。



坚持“守正”与“创新”

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阔步向前

如何破除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足”“深度不够”“覆盖不广”难题?新会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新会区建立“1+1+N”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即以“健全一套机制、组建一支队伍、构建多重监督维度”为抓手,通过组建工作专班轮流进驻执法部门,以“嵌入式”监督对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今年以来,专班已对全区11个镇(街)和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开展进驻监督,实地走访调研企业和违法现场32次,听取企业、村居委等社会代表意见45次。进驻监督工作坚持“监督、整治、提升、推广”一体推行,在精准监督、画像执法短板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问题症结,通过健全执法机制、完善监管方式等,做到以点带面提升执法效能。


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关键。通过建立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检察监督、举报投诉等联动监督机制,从“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实现多方线索互联互通、回溯分析,有力推进执法问题及时整治和源头规范。2023年以来,区司法局与区检察院开展联合案卷评查906宗,反馈整改意见18份,检索分析12345执法线索154宗,处理群众执法监督举报5宗。


另外,新会区推行行政执法社会监督点和监督员制度,以社会监督促进政府层级监督,进一步推动依法执法。监督点和监督员代表深入执法一线,充当“侦察兵”和“宣传兵”,打通群众呼声“最后一公里”,把政策法规更好普及下去,共同推动行政执法质效的双提升。监督员表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代表群众反馈意见,这种监督方式更直击痛点。”


 

聚焦“办好”和“办优”

服务型执法理念生根发芽

一个个小小的标志,也是一个产业飞速发展的见证。新会区以新会陈皮产业发展为契机,建立新会地理标志服务管理平台,累计发放标志超过3500万枚、服务企业700多家。2024年推动网络违法线索跨区域通报监管18条,个别违法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并派出人员全程指导整改。


新会区积极探索服务型执法,把提升前置服务和指导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推进。办事群众反映“现在新会服务窗口也可以办理江门外市区业务,真是省时省心又省事。”新会区“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城通办”服务已拓展到全市,全市首个运行香港“跨境通办”专区,开设17个“视频办”服务专窗,其中有13个专窗延伸至镇街及工业园区,大大增强市场主体登记服务手段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为推动重大项目和产业快速落地发展,新会区率先开展“全链办”服务的工建项目线上会商服务,落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速审批效率,已有7个项目实现从获得土地到动工“零等待”。


下一步,新会区将抢抓“大桥经济”机遇,高频全面对接学习深圳法治建设经验,聚焦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以法治为牵引力形成共谋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新会区司法局
责编:朱婧君
审读:叶田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新会发布
中国侨乡,启超故里,陈皮之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