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矢藤、交山米酒……非遗“新成员”,集体亮相!

民生   2024-11-24 15:53   广东  





11月23日,2024年古井镇非遗优品品鉴推广活动在新汇大融城举办,进一步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与魅力。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

第九批新会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授牌仪式



第九批新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陈皮鸭制作技艺、古井云吞制作技艺、木镶嵌技艺、新会陈皮油制作技艺、罗坑交山米酒酿制技艺、新会陈皮药膳、司前正骨疗法、享公诞、睦洲三月三鸡矢藤食俗。


新会非遗又“上新”!

你了解它们吗?



陈皮鸭制作技艺

根据《新会县志》的记载,新会陈皮鸭选用的是当地早造埠鸭,经过油炸处理后,加入陈皮、冬菇等多种配料进行炖煮。这道技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当时由李华、李顺、容伟棠等著名厨师在新会县的瑞琼茶楼等地进行制作,并且代代相传。

陈皮鸭的选材非常讲究,使用五年以上的新会陈皮,以及120日龄的水鸭,再配以干贝、花生等辅料。在制作过程中,陈皮需要先浸泡去除内瓤,而鸭子则要去骨并清洗干净。辅料需要泡发后炒制成馅料,然后塞入鸭肚并仔细封口。经过这一系列精细的制作过程,最终呈现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此外,陈皮鸭的制作技艺还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营养和经济价值,是传统名肴。

古井云吞制作技艺

古井镇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相传自宋元崖海战役后,宫廷馄饨的制作技艺流传至古井,并在当地代代相传。特别是岭北村的云吞制作技艺,已传承至第四代,使得古井云吞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味小吃。

古井云吞皮沿用传统方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或鸭蛋,在搓面、和面中不加入一滴水,用竹竿碾压,然后制作成爽脆弹牙的云吞皮。古井云吞既保留北方馄饨的精良特点,又有浙江菜清淡偏甜的味道,同时根据本土口味进行改良,它的馅料以猪肉为主,可素可荤,品种丰富。其制作需经过选料、制作肉馅,和面做皮、熬制高汤、包制、烹制等六道工序制作而成,皮薄、肉弹、汤鲜三方面特性缺一不可。

古井云吞是文化传承与乡愁寄托,对外地游客和侨胞而言,蕴含着浓郁的新会本土气息,能够让身处异乡的人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侨乡的特色。

木镶嵌技艺

木镶嵌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清,尤其在江门市新会区广为发展。这一技艺不仅应用于家具制作,还广泛延伸至其他工艺品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木镶嵌技艺追求精湛的工艺水平,运用螺钿、玉石等天然材料,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与纹理,极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美感与文化价值,适合收藏或作为高档礼品。木镶嵌技艺是一项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精湛工艺,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需要匠人们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艺术价值,每一件作品都是值得珍藏的艺术珍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气息。

新会陈皮油制作技艺

新会陈皮油制作技艺是新会民间传承数百年的传统制作技艺,新会人炮制新会陈皮后,选用陈化三年以上、油胞密集的道地新会陈皮,用带灯罩煤油灯,将新会陈皮放于煤油灯罩上,往陈皮表面的窝倒上适量花生油,点燃煤油灯控制火候烤焙装有适量花生油的陈皮,待陈皮渗出的油分与花生油互相融结,飘出浓香。待油晾到温热后涂抹按摩外用,可治疗小儿积食、肠胃不适、咳嗽等常见病。

中医认为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生活环境中,“风、寒、湿、邪”容易侵袭人体,闭阻经络,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肚肠疼痛等不良反应。新会陈皮挥发油能温和刺激肠胃,理气健脾,又可以温和刺激咽喉,止咳化痰。

新会人历来注重陈皮在保健养生方面的应用,习惯将其作为馈赠亲友、婚庆嫁娶的礼品。陈皮不仅在药用和食用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蕴含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新会陈皮油的妙用进一步丰富了新会陈皮道地臻品的底蕴和内涵,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罗坑交山米酒酿制技艺

作为新会传统的产粮区,罗坑镇很早就有自酿米酒的习惯。罗坑交山米酒采用传统酿制工艺,主要包括7个步骤,包括选米、煮饭、晾冻、发酵、蒸酒、调兑、封酲。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酵,以100斤饭配120斤水、20斤酒饼的比例装入酒酲,适当搅拌后上盖,但不用密封。酒酲集中放到发酵房内,冬季一般发酵一个月,夏季一般发酵17至20天。

罗坑交山米酒以其“四个保持”的主要特征而著称,即保持传统酿造工艺、保持独特风味、保持自然发酵过程以及保持纯正米酒品质。这种酿制技艺不仅在研究和发扬岭南传统酿酒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稳定的消费群体。罗坑交山米酒对塑造本地饮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路径选择和宣传素材。

新会陈皮药膳

新会陈皮药膳是指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结合新会陈皮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进行科学、系统搭配,采用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食膳。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入方和百药,入膳和百味”,新会陈皮药膳可根据四季调和养生和制作技艺两方面进行分类。春季:以养生、养肝为主;夏季:暑热邪胜,适宜饮用清热消暑解腻的新会陈皮菊花茶;秋季:适宜滋阴养肺,气候干燥,适宜用新会陈皮、川贝炖雪梨。冬季:应坚持补阳和理气并存、健脾和养胃并重的原则,可用新会陈皮搭配当归、生姜、白术炖羊肉汤,益气补虚,增强御寒能力。

按照制作技艺分类,可分为炖、炸、蒸、煮、炒、焖、凉拌、煲、扒、点心、甜品等,不同的制作方法有不同风味特色和食疗功效。如新会陈皮水鸭汤、新会陈皮解毒蟾蜍汤、新会陈皮赤小豆糯米焖鲤鱼等等。

司前正骨疗法

司前镇,一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古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促成了医术的发展。司前正骨疗法源自清嘉庆年间慧龙寺。司前人民医院是新会区二级甲等医院,1958年,李椒显先生师承跌打疗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独到的膏药配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过余建中老前辈及数代骨伤医生的努力,对骨伤疗法进行传承与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独特的“司前正骨疗法”。

司前正骨疗法,包括骨折小夹板(杉木板)固定术,中药外敷膏药以及骨折手法复位和理筋手法。中药外敷疗法作为司前正骨疗法的核心,“司前正骨”“司前膏药”获国家商标注册证书,司前膏药是广东省医疗机构唯一保存注册的传统黑膏药剂型,司前正骨疗法经过不断改良,发挥了更大效用,更好的服务群众。

享公诞

“享公诞”是为纪念岭南最大武术门派之一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诞辰,由其家族举办的纪念活动的简称。

为了纪念享公,每年农历七月初十,即享公的生日,被定为“享公诞”。这一活动由陈享家族(传承后人)筹办,并由镇村两级的共同指导和协办。门徒弟子也会协助开展活动,内容包括迎祭礼、行祭礼、拜祭礼、文祭礼、众祭礼和武祭礼等环节。举办“享公诞”,不仅是为了表达对享公的追思之情,还能促进地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享公诞”已成为传承和弘扬蔡李佛文化的重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蔡李佛始祖陈享的生平事迹,了解崖门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睦洲三月三鸡矢藤食俗


鸡矢藤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活血消肿、消食化积的作用。在春夏季节变换,将鸡矢藤加入食物中,既能让人饱口福,又有排毒清热气、健脾除湿等功效。

农历三月初一,新会睦洲人采摘新鲜的鸡矢藤叶,经清洗后,加入适量米粉,用石臼将鸡矢藤叶捣碎至粉末状。三月初二,新会睦洲每家每户都将捣碎的鸡矢藤粉加入适量水、红糖和糯米干粉,搓成面团,再用传统饼印压制成鱼、福字等寓意吉祥美满的饼。此外,睦洲人还会做鸡矢藤糊、鸡矢藤糕。

三月初三,亦称“上巳节”,民间流传着“三月三,鸡屎藤”的俗语。在这一天,新会睦洲人都会齐聚一堂,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鸡矢藤饼作为不可或缺的祭品,祭祖仪式结束后,村民们共同食用鸡矢藤饼,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辟邪祈福、祈求家宅平安、生活美满的美好寄托。

新会非遗的“宝库”

越来越丰富

实在令人赞不绝口!



来源:新会发布整理
责编:朱婧君
审读:叶田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新会发布
中国侨乡,启超故里,陈皮之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