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又火了
新会,不“漆”而遇
“新会漆画”
究竟缘起何处?
又何以惊艳世人?
为此,小编带着几个问题
采访了新会漆画创作者
接下来,将带你一探究竟
……
在漆画创作的工作台,胡乱堆放着各种颜色的漆料,更有蛋壳、贝壳、石片、木片、铁丝……不要怀疑,这些东西都是漆画创作者的“作画”材料。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融入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材料。
以小鸟天堂为灵感来源的作品《生生不息》《晨》
(作者:林宇成)
作品《新会鱼灯》
(作者:张翠玲)
以新会老街为灵感来源的作品《侨乡早春》
(作者:严宾连)
“漆画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是美术与工艺的结合。”
“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质感肌理、新颖的材质表达……这些元素共同构造出扑朔迷离的诗化的意境。”
“正因为漆画的技法丰富多样,我才能时时从中找到乐趣。”
“漆画可以像版画一样镌刻;像浮雕一样堆起或雕出纹样;像镶嵌画一样把硬质材料嵌于画面之上;像中国画、油画一样用色漆彩绘或泼洒;也可以用水砂纸或木炭磨出埋伏在漆层下面的画面……这真的是非常有趣的创作体验。”
创作者们表示,这些都是漆画令他们着迷的地方。
在瓷器兴起之前,古代的中国人以漆器作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后来,随着瓷器日渐盛行,漆器制作便逐渐从以实用为目的向着以审美为目的过渡。
20世纪上半叶,国际漆艺运动启蒙深刻影响了中国漆画。中国古代漆器中从不缺精美之品,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走出的中国漆画,本身就是对中国漆文化的一种传承。
漆器《拥簇》
(作者:黎彩檀)
新会漆画最早的雏形是漆装饰,据《新会县志》《新会乡土志》等历史文献记载,从宋代到清末,江门地区修建的祠堂、庙宇和寻常百姓家庭建筑、家居用品、木雕饰品等都用漆装饰、涂裱,其不仅美观,又可防晒防潮,它集美观、实用于一体,被广泛应用。
在此,小编特别推荐
探访新会古建筑
在“访古”的同时
与漆装饰来一场奇妙邂逅!
新会学宫
新会书院
新会漆画大多取材于新会本土风物。小鸟天堂、葵叶、岭南建筑……
在此基础上,新会漆画的
创作手法和艺术效果
可以说是“变幻莫测”!
以作品《风雨》《岁月》为例:风雨欲来,一间间“镬耳屋”紧密排列,静待天气的变幻——极具岭南特色。
作品《风雨》《岁月》
(作者:林宇成)
为了这片天空,创作者特意使用了“磨漆”效果。这画上的夜空,远观只是一片漆黑,但稍微凑近一看,夜空上竟出现金色的光辉,层次丰富,在外部环境光线的照射下,折射出奇丽的光芒。
“镬耳屋”的轮廓则由蛋壳拼贴而成,画面中,蛋壳间的缝隙宛如墙壁裂痕,充满“岁月感”。
小编还留意到
漂亮的漆画
吸引了家长们
在后台留言询问:
去哪里能学习新会漆画?
漆画创作者们建议,对新会漆画创作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先从学校的美术课中培养对画画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习后,再考虑接触漆画这一门类。
他们指出: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进入漆画创作的领域,对漆过敏者是万万不可的,此外,学习漆画还需要一颗“强大心脏”。
创作漆画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磨”字。“漆画漆画,首先要有‘画’的部分,构图、描线、填色……每个步骤都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然后就是工艺的部分,比如说我会把蛋壳掰碎,再一点一点地贴到画作上。美术、工艺,二者缺一不可。少一点‘磨’的耐性,都是不行的。”
“做漆画有如坐禅,太难、太冷、太烦、太苦……漆画工序繁杂,耐不住寂寞,就没法坚持下去。”
以新会红木家具为灵感来源的作品《恒——红木圈椅》
(作者:黄慧君)
去年,“新会漆画”被被列为第八批新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前,新会漆画正频繁亮相于新会各美术馆、展览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新会举办的各类美术展中寻找漆画的身影。
新会各类非遗文化活动
也常有漆画的出现!
圭峰会城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内有一间非遗文化展览室,不仅展览了新会葵艺、新会陈皮、冈州古琴、新会鱼灯等非遗文化,还定期邀请相关传承人开班授课,以非遗文化宣传和传承引领市民群众建立文化自信。其中的展示内容就包括新会漆画,在这里,漆画既是艺术品,又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
作品《浐湾的边缘》
(作者:张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