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寻七十载,谁知竟是砍杀日军13人,被奉为“军神”的抗日英雄

文化   2024-10-13 20:00   湖北  

2014年的一天,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练集镇朱家村的老村长朱守敬,突然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那人自称叫王文涛,目前正在寻找抗日烈士的后代,请他帮忙查证村里有没有一位叫朱金山的抗日老战士。

朱守敬已经70岁了,对于村里的大小事情都比较清楚,但也从来没有听说村里有这么一个人,为了给王文涛满意的答复,还是去找了村里年长的老人打听,但大家对于朱金山都没有什么印象。

这天,朱守敬刚想回电话,告诉王文涛村里没有这个人,不料回家途中刚好遇见朱世英老人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朱守敬心里不由转念一想,这老爷子已经95岁高龄了,应该对以前村里发生的事情知道更多一些,今天看他精神劲儿挺好的,不如跟他聊聊天。

果然,两个人虽然有一茬没一茬的忆苦思甜,追忆过往的旧事,没想到朱世英老人记起了许多事,断断续续地跟朱守敬聊得很是高兴。

当被问到咱村里有没有叫朱金山这个人时,朱世英老爷子想了很久,非常肯定地说他是咱村里人,原名叫朱金靶,可惜18岁时刚结婚不久,就被国军抓壮丁入伍了,后来就音讯全无,就是本村那个朱永红他们的爷爷·······


朱守敬听完了有些激动,为了进一步证实朱世英老人的话,告别后就匆匆赶到朱永红家里去了解具体的情况,最后才回电话给王永涛。

自此,那个被日本侵略者尊称为“军神”的抗日英雄朱金山,终于在时隔77年之后,让他的后人找到了祭拜的地方。

2011年,河南省济源市济渎庙文物管理处的职工李书磊,按照上级指示整理庙里的碑刻时,有些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纪念碑。

只见上面刻着几个大字“对倭抗战济源之役军民殉难纪念碑”,李书磊当时并不熟悉这段历史,但是认为这很有历史价值,于是就把它收藏进了庙里。

通过不断收集史料和大量实地走访,李书磊、贾万祥、王文涛等人一起终于确定这并非当地工匠刻意杜撰的历史事件,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济源的抗战史实。

为了告慰抗日先辈英灵,李书磊等三人随后开始为这些抗日先烈寻找他们的后人,经过不停寻访打听,终于陆续找到了许多先烈的家属,同时,根据史料还原了发生在77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


自“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开始变得嚣张狂妄,随即大举率领部队南下,并于1938年2月22日发动了豫北战役,还一鼓作气攻陷了济源县城。

紧接着,日寇开始在济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达五十天之久,犯下了滔天血债,使得玉川大地上的百姓惨遭生灵涂炭。

据史料记载,日寇在亚桥、东西留村、西关等村庄,一次性就屠杀了近八百多名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导致人们听说鬼子来了,全都唯恐避之不及,到处十室九空,其战争罪行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

郜子举,当时是驻扎在洛阳的河南籍国民党高级将领,其所率第91军166师多数都为河南籍子弟,大家得知济源的骇人惨剧后,都对日本侵略者痛恨不已,纷纷主动要求回乡痛击日寇,为家乡人民报仇雪恨。

郜子举

1938年4月,郜子举奉命率部北渡黄河,扩大防线巩固防区,直插豫北日寇占领区域,随时抗击济源、沁阳、孟县一带的日本侵略者。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郜子举深深知道保家卫国,刻不容缓,为了加快部队的行进,命令旅长刘希程所部为先头部队。

4月9日,国民革命第91军所属166师496旅长刘希程,按照计划率领的911团和922团共大约3000多人,先行到了济源城外,一切准备就绪后,准备攻打驻守在城里的日军部队。

此时的济源城,狼烟四起,看上去就知道并不太平,不时还会传出几声枪响,早已成为一座活生生的人间炼狱。

而当时的日本守军绝非泛泛之辈,那是号称日本“铁军”的土肥原十四军团属下的可西联队,兵力同样也是3000多人,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相比差距较大。

日寇可西联队这边,配有新式大炮十五门,还有各式山炮、机枪等先进武器,较为完备齐全,并且还有坦克多辆。


然而国民革命军这边,前来攻打的911团和992团则只是每人步枪一支,并佩戴大砍刀一把,还有手榴弹4枚以及仅供三天食用的干馍。

原本就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战,却没想到最关键时刻,竟然还出现了较大的纰漏,从而让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日寇那一边。

4月10日凌晨,按照拟定的进攻计划,营长邹福隆率领奋勇敢死队400余人开始向济源城发起袭击,但是由于被狡猾的日军事先探得情报,掌握了我方部队动向,原本计划的偷袭一下子变成了强攻。

由于日军早有提防,并且巧妙布下了包围圈,导致国民革命军这次攻城有些猝不及防,损失极为惨重。

邹福隆率领奋勇敢死队战士们冲在最前面,强行登上了城楼,很快就攻进了城内,并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但是不久后,原本登城的云梯就被日军集束炸弹给毁掉,并迅速开始组织力量对我方后续部队用密集火力扫射压制,顿时一下子让攻城主力部队死伤惨重,济源城内外一片血流成河。

同时,驻守在沁阳的日军得知消息后,开始派出一部分精锐部队前来增援,准备对166师采取前后夹击,一举消灭。

刘希程得知情报后,无奈之下只能命令后续攻城部队停止攻城,避免牺牲更多的战士,选择避其锋芒,被迫撤退到马店、留庄一带稍事休整,然后从长计议。

此时,那些冲进济源城内的四百多名奋勇敢死队战士们,由于没有后面的支援,立即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营长邹福隆只好命令大家分头突围,但几次带队冲锋都没有取得成功,还不幸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被日军击中,随即英勇牺牲。

战士们只能边打边退,最后剩余两百多人被围困在济源城内的鸿福寺里,依靠坚固厚实的围墙稳住可阵脚,仍然人人奋勇抵抗,要跟敌人决战到底!

三天后,日军见敢死队战士不肯投降,己方多次组织强攻都被打退,不由恼羞成怒,命令炸塌了鸿福寺的两面高墙,随后大批日军士兵开始冲进庙里。

此时,奋勇敢死队战士只剩下28人,所带的子弹早已打完,手榴弹也已经全部扔空了,只能与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时任991团8连7班班长朱金山一声怒吼,带领战士张鸿岐等人冲进去了敌群,手刃了14名日本兵后,终究寡不敌众,英勇牺牲,全部战士均壮烈殉国,无人生还·······

这起真实的抗日英雄事件,在《济源文史资料第1辑》亦有详细记载:由于济源城上敌人火力密集,登城部队的云梯一个个被敌人炸断,后续部队无法登城。

敌人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用机枪、手榴弹、炮弹等集中向后续部队持续扫射,导致大批后续部队无法前进。

激战不久后,敌军从沁阳方面的增援部队也即将赶到,我攻城主力部队无奈之下只能被迫后撤。

那些已经攻入城中的奋勇敢死队员们不得不孤军作战,面对数倍强敌,他们英勇不屈,顽强拼杀,最后他们以鸿福寺(今望春剧场)为依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战士张鸿岐先后用大刀劈死日军多达七人,而班长朱金山则手刃日军官兵多达13人之多,最后全部殉国。

而在1995年出版的《河南抗日纪战争纪事》一书中,也收录了朱金山的英雄壮举,编入了《朱金山济源城杀敌13人英勇殉国》这一章。


有些遗憾的是,我们可以从上述史料中看到邹福隆、朱金山、张鸿岐等抗日英雄的壮举,却似乎少了许多的历史细节。

比如朱金山、张鸿岐等人是怎样与日军搏斗的?为什么在他们死后,日军会用棺材为他们收敛尸体举行“慰灵祭”,并封为“军神”呢?

对此,河南作家杜建辉在2013年4月创造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九曲流沙》里,在《激战济源》这一章里有较为精彩的描述。

1938年4月14日黄昏,济源城的鸿福庙,随着几声巨响,寺庙南北高墙同时被炸塌,寺庙内从大门、大殿到两边厢房,后院里都横七竖八的躺满了8连战士的尸体,除了几个重伤员还在呻吟外,天地之间连一点声响都没了。

“咋弄?”朱金山扭头问背靠背的张鸿岐。

此时,他俩早已满脸烟灰,与四周砖墙地面一个颜色,衣服上到处都是烧过的窟窿,偶尔还有青烟冒出来。

张鸿岐伏下身子,从门槛下面的缝里向外张望了一会儿,贴着朱金山的耳朵说道:“放那些孬孙们进院,越多越好,咱们只能跟他们拼刀子啦。”

朱金山坦然一笑,回答说:“营长说不让你来,你非要来,这回好了,咱俩一块上路,到阴曹地府你还能帮俺写几封家书。”


话音刚落,这时一个日本兵把枪伸进门,张鸿岐一个箭步上前,夺过长枪,朱金山顺势一刀捅进敌人的胸膛,日本兵连喊叫一声的机会都没有便毙命了。

随后,朱金山大喊一声,立即冲出了大殿,刚占领院子的十几个日本兵见此情景都傻了眼,惊悚片刻后,叽里呱啦开始一拥而上。

朱金山毫无惧色,走在前面抡着一把铡草的大刀,张鸿岐紧跟其后,端着一把刚刚抢来的大盖枪负责断后,两人一路刀劈枪挑向正门杀去,留下身后一路血光。

正杀得性起时,朱金山忽然听到后面两声枪响,猛然回头见张鸿岐和一个日本兵同时中弹,身体立即倒了下去。

朱金山转头大声问道:“杀了几个?”张鸿岐刚张开嘴,立即吐出一口鲜血,只好扬起右手,把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意思杀了7个日本鬼子。

朱金山跑过去,把张鸿岐放到地上,抓过他的枪,向日本鬼子群里头扔过去,大声说道:“兄弟走好,哥再给你添一个!”,只见那枪不偏不倚刚好扎在了一个日本兵的肚子上,只听那人嘴里闷哼一声,马上倒地不起。


这时,一个日本大队长拿着武士刀冲了过来,挥刀对着朱金山劈了下来,嘴里说着日本话,似乎对于士兵们的表现并不满意。

朱金山见状,不慌不忙抡起大砍刀迎了上去,日本大队长没料到朱金山还有力气这样格挡,不由楞了一下。

说时迟那时快,朱金山迅速一个侧身,趁日本大队长愣神的瞬间,抡起刀一下就砍在日本大队长的脖颈上,让他去见了阎罗王。

最后,奋勇敢死队终因弹尽粮绝,他们用砖头砸,用刺刀戳,顽强杀敌,无一人投降,但寡不敌众,全员473名战士,经过顽强拼杀三昼夜之后,全部壮烈殉国。而在鸿福庙的周围,同样也留下了300多具日军尸体。

日本军人比较信奉“武士道”精神,因而对于朱金山、张鸿岐等人誓死不屈的忠勇节操,心里由衷感到敬重和佩服,于是就买了棺材将他们埋葬在鸿福寺前面,并且在坟墓前树立了一块“慰灵祭”的木牌。

据史料记载,这“慰灵祭”是日军传统的祭奠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告慰灵魂的意思。

日本军人用这样的祭奠方式纪念中国军人,最早的应该是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将军。由此可见,日本人确实是被朱金山他们的战斗精神所折服。


1938年4月20日,国民革命军增援部队终于赶来,第91军166师开始发起猛烈的反攻,经过长达十天的激烈战斗后,终于顺利收复了济源城。

5月10日,郜子举为祭奠那些视死如归的奋勇敢死队战士们,特地命令部队在济源城中召开公祭大会,并勒令立碑以兹纪念。

如今,这块纪念碑就立在济源济渎庙内东侧,青石质地呈长方形,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军民抗击日军的过往艰难旧事,而且还见证了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军民与日寇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如今的济源市烈士陵园,也同样立有朱金山烈士纪念碑,上面有具体详细的介绍:“民国二十七年,倭寇陷济源,据城五十余日,烧杀奸虏,神人共愤,本军一六六师四月十日攻城,二十日克服,战后凄惨,户户如洗,当经发仓赈济,抚辑流亡,并定四月十日为军民殉难纪念日,每年由县政府召集绅民开会致祭,兹特将殉国官兵,暨死难民众勒石如左:营长一名,连长三名,排长八名,班长两名,士兵民众共计四百七十三人······”

当然,李书磊、王文涛他们经过打听,也探访咨询了一些当年参加这次济源战役的老战士,因而对于纪念碑的来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李玉廷是河南商丘夏邑县人,年仅十七岁也被抓壮丁参军入伍,于1938年亲身参加了这次济源攻城战,回忆起当年的“攻城”情况,他依然对自己的第一次战斗经历记忆犹新。

“我们进去城里有几百人,都是竖起丈把高的梯子爬上城头,后来在城里与日本鬼子打起来了,结果没打胜,死了不少人。”


“因为我当时是新兵,所以好多人死了也不认识,我被安排在后续攻城部队里,敌人火力太猛了怎么也攻不上去,随后就撤退到大沟河,我的脚还负伤了·····”

“后来根据上级的命令,大概是4月下旬我们部队先后攻下了孟县、济源城,当进到济源的时候,全城依然是一片凄惨景象,死尸遍地,就连城墙上的血迹都未干,上面爬满了蚊子·····”

“当时好像已经进入夏天了,那种尸臭味特别难闻,自从在济源闻过后,我这一辈子都再也没有闻过比那更难闻的味道了。”

李玉廷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悲壮场景,说到动情处,眼睛依然会热泪盈眶,不时用毛巾擦拭自己的眼角······

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当兵多年的李玉廷厌倦了打仗,然后悄悄脱离了部队回到自己的老家务农,但是想起自己曾经那些死去的战友依旧感触良多。

李文定,当时担任第91军166师496旅991团的副团长,解放后曾经担任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他曾经写了一篇名为《济源抗击日寇片段》的文章,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自从日军放弃济源县城,向沁阳方向撤离后,我就随部队进入了济源城,主要负责善后工作,在鸿福寺大院内发现了两个日军的“慰灵祭”木桩,大约有一丈五尺,用大树干去掉表皮,再砍成四方棱,然后埋在土堆旁。

两个大木桩的正面都是碗大的黑体字,上面写着“中国军队无名英雄之墓”。木桩背面还有说明:中国军队991团2营中士班长朱金山攻入城内,在白刃战中手持大刀砍死日军士官及日军13名,最后负伤多处而牺牲。

而另一个木桩背面写着:“中国军队992团上等兵张鸿岐,在白刃战中砍死日军7人,最后英勇牺牲。”

木桩上还有说明,朱金山和张鸿岐的尸体和武器一起埋葬于此,另外还有“封为军神”、享受“慰灵祭”等字样。

除此之外,同时在鸿福寺的附近,也发现了署名为“日军井山部队森田队”建造的“中国军队无名英雄之墓”两座,可见当时中国军人的英勇抗敌行为是多么感天动地。


此役虽然攻城未果,但是敢死队473名勇士壮怀激烈、英勇殉国的事迹,却迅速在豫西北军民中广泛传扬,激励了更多中原儿女投身到保家卫国、抗击日寇的前线战场

李书磊、王文涛、贾万祥等人细心查阅,还在1938年6月25日《新华日报》2版找到了对此这件事的相关报道。

一篇题为《光荣之牺牲,我无名勇士感动敌军》的报道内容中,不仅大肆表扬了朱金山等人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为此还发了一篇社论,表示“中国不会亡,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向日本侵略者低头妥协!”

2014年10月27日,朱永红兄弟4人赶到了济源,贾万祥负责接待了他们,并带着朱永红兄弟4人到了济源市烈士陵园拜祭英灵。

贾万祥随身还带了一份历史资料,就是由李文定专门写的《济源抗击日寇片段》的那篇文章,并且向朱永红等人讲了他们爷爷的英勇事迹。


自从朱金山十八岁入伍后,由于天性豪迈,体力过人,又喜欢帮助战友,因此深受部队里兄弟们的爱戴。

1937年8月13日,朱金山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以奋勇杀敌,不惧生死的表现闻名全军,并且立下多次战功,因而于1938年被上级提升为班长。

却没料到不久后,朱金山在济源之役中,为了保家卫国,参加了奋勇敢死队,然后身陷敌军重围,最终不幸壮烈殉国。

听完了贾万祥的讲述,朱永红不由泪流满面,悲痛地说:“从小就听父亲说爷爷的事情,离家后就一直音信全无,家里人都以为他去了台湾,每当知道有从台湾回来的老兵探亲时,都会前去打听询问,没想到在1938年就抗日殉国了,还死得这么悲壮,但无论如何,爷爷都是我们朱家的骄傲!”

然后,朱永红领着其他三个兄弟,跪在朱金山历史纪念碑前面,一起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并表示今后会常来祭拜,现在终于知道爷爷离家后的消息了。


朱金山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许多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认为他是真正的英雄,其精忠报国之精神,将是无数中华民族儿女的榜样,国人也必将永远缅怀!


围炉讲史
如停更请搜索备用公众号:猎奇视频库、文学品读(gwms0930)时事、史实、人物、国学、老照片等,中国最有情怀的文化微刊!笑谈历史风云,戏说野史人家。茶已备好,坐等君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