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
随着春节的成功申遗
2025年
我们迎来了第一个“非遗”春节
传承和弘扬
与春节有关的非遗习俗
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
男欢女喜,俗名:调桑忙,是宜兴地区独有的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舞蹈。2007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迄今有600多年历史。
男欢女喜起源传说众多,以纪念元代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最有说服力。据《宜荆新志》载:“相传元末张士诚率兵驻守宜兴,不妄杀无辜,民思其德,作庙祀之。称为圣王,奉以驱疫。”每逢节日盛会,将以一对或数对《男欢女喜》,走街串巷,要调就放鞭炮,就地拉开场地,以起到扫除晦气,驱邪避恶,降福人间的目的。
该舞蹈追求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服饰与众不同,男女二角皆戴面具,系脚铃,在汉民族舞蹈中比较少见。
由于地域不同,舞蹈形成上、中、下三盘,其中张渚地区的属上盘,又是以男欢、女喜、男扇、女扇或男裼、女莽对舞的形式进行表演,据说有七十二扇。男欢的动作气宇轩昂、神采飞扬,举步抬足间尽显英雄气概。女扇的动作端庄柔美、纤细活泼,愉悦地扭腰转身,尽显千柔之力。男欢与女喜的舞姿似阴阳相合般交织在一起,以一定的史实(或民间传说)为基础,表达人民群众祈求降福与驱避灾疫的美好愿望,是宜兴地方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年的时候表演男欢女喜,是为了讨一个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好彩头。在载歌载舞中,大家切实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过年增添了不少乐趣。
2019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舞蹈系的侯侠老师找到男欢女喜代表性传承人汪竹海,汪竹海就把男欢女喜最古老的动作全部传授给了她。在原动作的基础上,侯侠重新编排了男欢女喜。根据侯侠的改编,汪竹海又对舞蹈的表现形式做了进一步调整,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夫妻恩爱的生活场景,赋予了传统男欢女喜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熟悉宜兴本土的传统舞蹈,市桃溪男欢女喜研究中心还和张渚镇社区教育中心,联合开设了男欢女喜传承与创新研讨班,希望男欢女喜这样独具宜兴地方特色的舞蹈艺术能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宜兴人心目中独特的文化符号。
感觉太有意思了
等不及想要现场感受
安排!!!
带你回归传统年味
玩转新春
制图:马妮兰
部分来源:宜兴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宜兴发布微信公众号
制作:陈颖涛
责任编辑:秦洁 杨洁
值班编委:贾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