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兴 刻 纸
刻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文化艺术,丰富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具有很高的装饰欣赏艺术价值和珍藏的历史价值,亦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宜兴刻纸源远流长
在江南一带广泛流传
也是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清代宜兴就有了职业和半职业的刻纸艺人,从而刻纸在民间广为流传。刻纸最初是用于彩灯、门窗和喜庆时作为装饰欣赏之用,后来随着刻纸艺术的提高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为元宵灯会、节日的装饰发展到用作镜框挂屏、装裱条幅,由此分布区域亦越来越广。
“宜兴刻纸”,作为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宜兴西部的水东村,原属潘家坝乡,今为徐舍镇辖区。具有浓厚的传统特色,或浑厚质朴,或情趣怡然,或形神兼备,或气势夺人,极富东方神韵。其制艺器具就是一把刻刀和一个蜡盘。蜡盘由松树皮晒干碾成粉末后与羊脂调制而成。用如此简单的刻纸工具制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足见宜兴手工刻纸艺人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造诣。
如今的宜兴刻纸
不仅作为弘扬年文化、福文化
渲染浓厚春节氛围的重要非遗载体
更是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宜兴人
对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END
部分来源:宜兴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制作:李懋 马妮兰
责任编辑:秦洁 杨洁
值班编委:贾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