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申遗成功
乙巳蛇年新春升级为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与春节有关的非遗习俗
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
西乡狮子舞
西乡狮子舞主要流布于徐舍一带,又称徐舍青狮舞,是融舞蹈、杂技、武术和音乐于一体的传统舞蹈形式,表达了人们趋吉避邪的美好愿望,成熟于晚清时期。舞者身披艳丽狮皮,在小锣鼓的伴奏下进行表演。
目前,表演内容保留有“调门头”和“调场子”。青狮“调门头”拜年为西乡年俗中的传统环节。“调场子”则难度系数更高,传统经典套路为“三桌半”,在用桌凳搭制的简易道具上表演跳、跃、扑、滚、转、叼等各种高难度动作,惊险刺激,惟妙惟肖。
狮子象征着威猛与霸气
代表着吉祥如意
每逢佳节、集会亦或是婚礼庆典
都会以舞狮来营造喜庆、
欢乐、活跃的气氛
传承千年的舞狮文化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递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宜兴地处江南腹地
吴楚文化在此交汇南北风情在此相融
宜兴的狮子舞表演集南狮北狮之长
加之简练洒脱、稳重儒雅的
地域文化特质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风格
宜兴百姓历来喜欢调狮子
在清代,调狮子的习俗遍及城乡
尤其是徐舍一带的调狮子
特别有名
2023年
西乡狮子舞被评为
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狮子舞的主要道具
是形象逼真又夸张的狮头和狮皮
掌握舞狮制作技艺的老人
叫陈培方
他是现今宜兴地区唯一一个
会用古法制作舞狮的人
一、做狮头模型
二、上口环
三、批灰、油漆裱画
四、装狮毛
西乡狮子舞
是一个多人合作的团队活动项目
一支青狮队通常有12-16人组成
负责舞狮的4人(即两只狮子)
锣鼓队4-6人
喝彩1人、领队1人
安全护卫2-4人
徐舍的“西乡狮子舞”
目前能追溯的传承谱系仅有五代
10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60-70年代
舞狮活动一度在民间几近消失
上世纪八十年代
徐舍镇鲸塘文化站组织人员
对濒临失传的舞狮活动
进行挖掘整理
鼓励帮助他们组建青狮队
2013年以鲸塘青狮队为代表的
西乡狮子舞成功走上了
无锡市春节联欢晚会
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从地方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
从乡土到国际
从寻常百姓生活到节日盛大典礼
西乡狮子舞的雄姿频频亮相
狮子舞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
再次获得新生、重放异彩
它所展示的
不仅是宜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更是宜兴百姓不畏艰难、奋力争先
敢于创造、勇于拼搏的雄狮精神
E
N
D
图片来源:宜兴市徐舍成校微信公众号、宜兴发布微信公众号
制作: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