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帖内容仅供医师参考和学习,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如您需要中医诊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
一、概述
小儿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发生与素体虚弱、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是脾胃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常。
本病多见于西医消化不良等疾病中。
二、辩证
(一)主症
不思饮食,胃脘胀满或疼痛,呕吐酸馊乳食,大便酸臭,或溏薄,或秘结。
(二)兼症
乳食内积:腹痛胀满拒按,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小便短黄如米泔,低热,
手足心热,舌红苔白厚或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脾胃虚弱: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夜卧不安,腹满喜按,大便溏薄,
夹有乳食残渣,唇舌淡红,脉细滑。
三、治疗
(一)常规针灸治疗
1、缓解期
主穴:
百会 印堂 风池 神门 内关 太冲
配穴(辨证):
肝肾阴虚:太溪 三阴交
心脾两虚:心俞 脾俞
痰火内扰:丰隆 劳宫
配穴(随症):
烦躁不安:神庭 照海
记忆力差:悬钟
盗汗:阴郄 复溜
纳少:中脘 足三里
遗尿:中极 膀胱俞
2. 急性期
选穴:风池 风府 心俞 肝俞 脾俞 三阴交
操作:风池 风府 心俞 肝俞泻法;脾俞补法;
三阴交平补平泻。
(二)其他疗法
1、耳穴法
应用:所有多动症患儿
选穴:脑干 心 肝 脾 皮质下 肾上腺 交感 枕(2~4穴/次)
操作:耳穴压豆常规操作。
频率:隔日1次。
2、头皮针
应用:所有多动症患儿
选穴:顶颞前斜线 额中线 顶中线
顶旁1线 颞前线 顶旁2线
操作:头针常规操作
(斜刺,进针角度15°~30°)。
频率:隔日1次。
四、提示
1、针灸能够有效控制患儿临床症状,并很大程度上减少发作频率。
2、注意日常生活配合,适当减少蛋白类物质的摄入,及时疏解患儿情绪问题,配合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必要时进行一定的感觉统合训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文章源自:针灸推拿学会,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公众号|
智能中医辅助决策咨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