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提到某种食材,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好不好吃。
而古人则不同,古人更多关心的是食材和药物的“性和味”。因为只有了解了食材和药物的性和味后,经过调配,才能使整体得到优化组合,产生一种比它们各自为营更大的作用。
研究食物的性味(四气、五味等),是中医食疗养生的基础。按照中医药理论,应根据不同的病、证对食物进行选择。因此把握好食物的性味极为重要,这样才能熟练地驾驭食疗养生,做到有的放矢。
食物的“四气”
中医理论认为,食物和药物均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气”又称“四性”,是依据其被人服用后引起的反应而定。通常分为寒凉和温热两大类,以及介于四气之间而无明显偏颇的平性。
寒凉食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生津之功,可以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养护人体的阴液,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甘蔗、荸荠、梨、西瓜、苦瓜、黄瓜、丝瓜、萝卜、猪肉、鸭肉、绿豆、甲鱼、银耳、番茄等。
温热食物大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活血、通络之功,可以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或瘀血,扶助人体阳气,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季节食用。如羊肉、牛肉、狗肉、鸡肉、荔枝、龙眼、红糖、酒、葱、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平性食物的作用缓和,无明显副作用,应用范围较广。如黄豆、土豆、南瓜、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山药、豇豆、黑豆、木耳、胡萝卜、香菇、白糖、鸡蛋、鲤鱼等。
食物的“五味”
中医认为,中药和食物皆有“五味”:酸(涩)苦、甘(淡)、辛、咸。“五味”主要是根据其本来滋味而划分的。不同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作用。
五味对脏腑的影响
辛味
辛味能补肝胆
辛味补肝胆,让郁怒变成愤怒,把它发泄出来,使它得到舒展、生发。
辛味会损泻脾胃
辛味补肝带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泻脾胃,因此,总吃辛辣的人是胖不起来的。如果总是不节制的吃辛辣东西、喝酒,容易破坏胃黏膜,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脾胃。但是如果你的脾胃有太多阴寒的东西,吃辛味的东西就刚好合适。
辛味能宣肺
如果肺里面有很多的黏痰、黏液,怎么排出去呢?有些人是不会吐痰的,还有些人是排不上来,那这时他就需要食用点辛味的食物去宣一下肺。
咸味
咸味的药,补益的是我们的心,包括心包经。咸味过多过少,都会伤心。
人的血是咸的,汗也是咸的。当人的血和汗咸度低的时候,这个人的心气就变虚了,就会没有心情、没有心思做任何事情。如果食用太多盐的话,又会心火过亢、血压太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让三焦有火。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如果我们流汗或者失血过多的话,心就会受损。
咸味过重,伤肺和大肠
补心的结果,泻的是肺和大肠,盐吃多了的人就会一直咳。
咸味儿的食物不是补肾,而是润肾。比如我们吃坚果,坚果是实,是补肾的、补脑子的。我们在吃核桃仁的时候千万别放糖,而应该放点儿盐。
甘味
甘味能补脾胃
甘味又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补脾胃的。脾胃虚弱的人(通常指那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东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补脾胃。
现在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饮食质量也变好了,这个时候可就不能再大补脾胃、多吃甜的东西了。
甘味过多会削弱肾和膀胱的功能(泻肾)
有补就有泻,大补脾胃的后果是会泻肾和膀胱,削弱肾和膀胱的功能。
经常听到有人劝我们多喝水,很多医生也会这样嘱咐我们。但是水喝多了会伤肾。
甘味能缓肝急
什么叫缓肝急呢?肝是克脾的(木克土),有的人一吃辣或者生气、发火就拉肚子,这都是因为“土”不厚,缓不了肝急,所以应该吃点儿甘的东西。
吃甘的东西并不是要泻肝,不是要削弱肝,而是要找到一个相对的支撑和平衡,让肝火在你的身体里面不会折腾得太厉害。
因此,当我们吃辣的东西拉肚子,拉得很严重了,就要吃点甜食,把辛辣对肝的刺激平和一下。
对于一些肝火特别旺、脾气特别急的人,适当吃点儿甜食也能缓解他们的状况。
酸味
酸味能补益肺、大肠
酸味,补益肺、大肠,比如梨、乌梅、生山药、山茱 萸、五味子(五味子其实有五种味道,但是它最主要的味儿还是酸味儿)。
酸味能泻肝胆、降肝火
酸味温,泻肝胆,它能让我们的肝火,往下收一收、降一降。
收敛心神最好的食材是去芯的莲子,莲子芯是苦的,是泻心火的,去芯的莲子是收涩的。适合给阴血不足、心神外越的人喝,可以起到收敛心神的作用。
苦味
苦味首先补肾和膀胱
我们喝水要加茶叶就是为了避免总去排尿。因为总喝淡水是利尿、泻肾的,放点儿苦的东西进去,就会起到补肾和膀胱,以及泻心火的作用。
苦味能泻心火,排痰浊
如果一个人心火太旺,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寒的药;;而如果这个人痰浊、阴寒太重,那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温的药。
苦味能燥湿入脾
苦味第三个作用是可以燥湿入脾,给肾一个后坐力,防止补脾太过克伐肾水。因此,对于湿疹渗出、身上总起湿疹等湿气太重的患者,就要用点儿苦药来燥湿。
常见五味食物举例
酸味食物如乌梅、柠檬、苹果、葡萄等,富含有机酸,具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涩精止遗之功,多用于肝气升发太过、虚汗、久泻久痢、遗精遗尿等病证,但过食易致痉挛。
甘味食物如白糖、大枣、甘蔗等,富含糖类,具有补虚和中、健脾养胃、滋阴润燥、缓急止痛之效,多用于防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液亏耗等病证,但过食则壅塞气机。
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莲子心等,多含生物碱、苷类、苦味质等,具有清热燥湿、泻下降逆之力,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肿瘤、便秘等,但过食则可能伤阳。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花椒、桂皮、大蒜、洋葱、韭菜、芫荽等,大多含有挥发油,具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多用于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证,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
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海带、虾等,含钠盐较多,具有软坚、散结、润下之效,多用于治疗肿瘤、便秘等,但多食可致血凝。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涩味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涩味。一般将淡味与甘味并列,即“淡附于甘",而将涩味与酸味并列,即“涩附于酸”。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功效,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注:本帖内容仅供医师参考和学习,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如您需要中医诊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文章源自:广东中医药,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公众号|
智能中医辅助决策咨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