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一张方子补足

文摘   2024-12-11 17:02   北京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个眼下大家都热衷的话题,进补。

但补,也要补对。我们讲进补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要先分清体质,无非就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那有朋友就说了,如果是气血阴阳都虚,都有不足呢?

给大家讲一张方子。

方子的主人叫王学权,王学权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王孟英一定有不少朋友听说过,玉灵膏就是出自王孟英之手。王孟英出身于清嘉庆十三年,家中世代行医,算起来,王学权当是王孟英的曾祖父,虽然不如王孟英那样声名在外,但医术也是相当精湛的。

王学权写了一本书叫《重庆堂随笔》,书里面记载了一张方子,叫燮(xiè)理十全膏。

燮有调和的意思,所以燮理可以理解为调理,调理什么呢?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原方是熬成膏来服用,也可以简单一点:人参(党参)、炙黄芪各9克,白术18克,熟地24克,归身、白芍、川芎各6克,炙甘草3克,以上药材用水煎煮,煮好以后,把鹿角和龟板打成粉,每次取鹿角粉、龟板粉各1-2克,用汤药冲服,一天2次。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

我们看人参、白术、甘草,如果再加一味茯苓就是四君子汤,古人喜欢把温文尔雅的人称为君子,四君子汤至温、至和、至刚、至正,不正暗合了君子之意么?

四君子汤是补气第一方,只不过这里把茯苓换成了黄芪,进一步增强了补气的作用。

我们知道人参补气是很厉害的,既然已经有了人参,为什么还要加黄芪?人参补气,偏于补五脏之气,它是往里走的,能走到很深的地方去。黄芪补气,既能往里走,又能往外走,往里可以走到脾肺,往外可以走到肌表,把药性疏布到皮肤表面,中医把它的这一作用归纳总结为固表。

既然有补气第一方,那便有补血第一方。补血第一方是哪个?四物汤。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把这四味药拎出来,放到一起叫四物汤。它喝下去以后能让身体里的血一点点满壮起来,就像给车子加满油一样。

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

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

鹿在睡觉的时候,它是盘在一起的,鼻子刚好对着尾闾,尾闾是尾椎骨的末端,也是督脉的起点,鹿的这一习性可以帮助它通督脉,督脉又是阳气之海,所以鹿的阳气也是很足的。鹿角长在鹿的头顶,自然是阳中之至阳。

如果讲的再具体一点,鹿角最先冒出来的时候叫鹿茸,鹿茸一直长一直长,长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长了,这就是鹿角,鹿茸毛茸茸的,很好摸,鹿角就干瘪了许多,骨化的很厉害。鹿角每年都会脱落一次,然后再长出一对新的。这个脱落的鹿角,中医拿过来就可以入药。

像水牛啊,羚羊啊,也都有角,但它们的角都没有这个劲头,反倒是带点寒凉,可以清热。只有鹿角,脱落生长,脱落生长,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说明鹿角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而这样旺盛的生命力靠的是什么,是阳气,鹿角生长的过程就是阳气往外发的过程。

鹿可以通督脉,龟呢能通任脉。督脉在背部,任脉在腹部,主一身之阴。乌龟老喜欢把头缩起来,缩到龟壳里,一动不动,它在干嘛,在静养,在通任脉,任脉在它的腹部,所以乌龟的阴气是比较厚重的。龟板是乌龟腹部的甲壳,是阴中至阴之物。

在古人看来,龟和鹿都是有灵气的动物,“鹿禀乎刚健之用,动而补阳通督脉;龟禀乎柔顺之体,静以滋阴通任脉。八味合二胶,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老是乏力,不爱动弹,讲话声音低微,走几步路就气喘,这是气虚。在气虚的基础上如果有了寒象,出现了手足不温啊,夜尿频多啊,大便稀溏啊,再有就是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一吃就拉肚子,就是气虚开始向阳虚靠拢了。

气和血也是会相互影响的,气血不分家嘛。血虚有哪些表现?面色苍白,蹲下去再站起来容易头晕,容易受到惊吓,突然的响动会让心脏受不了,会怦怦乱跳,这是血虚。血液是阴液的一部分,血虚再往下发展就是阴虚。五心烦热是阴虚的典型症状,包括手心、脚心,以及胸口这一块老是莫名其妙的发热,然后心里头又很烦很烦,这种现象到了下午和晚上尤其明显,还会影响睡眠,会盗汗。

如果说觉得自己哪哪都虚,就可以用这张方子来调理。


注:本帖内容仅供医师参考和学习,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如您需要中医诊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文章源自中医之声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公众号

智能中医辅助决策咨询系统

智能中医辅助决策系统
本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多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对古今医案、临床指南、名医经验、养生方法、适宜技术等文本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建设、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自主算法研究,实现对中医临床诊疗的决策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