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带状疱疹不要慌,中医辨证有妙法! (附三个中医方)

文摘   2024-12-25 17:05   北京  

带状疱疹是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排列,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多发生于腰肋部,皮损色红,带状分布,故中医文献中又称“缠腰火丹”、“蛇丹”等。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多发于成年人,老年人病情尤重。

病因病机

(一)中医病因

诱发蛇串疮的因素主要有感冒、过度劳累、情志失调、外伤等。


1.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集;或形劳伤脾,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蕴毒;或内有肝火湿热兼感毒邪,致使湿热火毒循经外发肌肤而发病。


2.邪阻经络,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疼痛。年老体弱者气虚血行不畅,患处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持久不能缓解。


总之,蛇串疮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则为正虚血瘀兼夹湿邪。

(二)西医病因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与水痘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初次感染此病毒,人体会发生水痘或表现为隐性感染,此后病毒潜伏于人体的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中,当有诱因存在时,潜伏的病毒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沿神经移动到皮肤,出现皮损。

临床要点

1.发病年龄

好发于冬春季节,成年人较多,5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

2.好发部位

好发于腰肋、胸背、头面,其次为臀部、四肢。发于身体单侧神经支配的区域。

3.前驱症状

皮疹出现前一周内,常出现局部疼痛或灼热感,可伴有低热、乏力、头痛、咽痛等症状。

4.皮损特征

皮损初起为红斑,上有簇集成群的红色丘疹,很快变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初起疱液透明,数天后疱液混浊,严重者出现血疱、糜烂。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5.伴随症状

患处有疼痛感,疼痛可伴随整个病程,部分患者在皮损痊愈后仍有后遗神经痛。

6.病程

一般为2周至1个月。


 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型


症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g,黄芩15g,车前草20g,栀子15g,泽泻10g,生地30g,大青叶15g,连翘15g,元胡15g,川楝子10g。脓疱者加茵陈、蒲公英、野菊花,血疱者加水牛角、丹皮,疼痛剧烈者加三七粉、乳香。


2.脾虚湿蕴型


症候:皮损颜色淡红,水疱松弛,疼痛不适,伴有纳少、腹胀、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胖或淡红,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茯苓15g,生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大青叶15g,生薏米3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15g,生甘草10g。发于下肢者,加木瓜、牛膝、黄柏;大便不成形者,加砂仁、木香。


3.气滞血瘀型


症候: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可放射到附近部位,重者可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数月甚至数年,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鬼箭羽15g,元胡10g,川楝子10g,地龙10g,木香6g,陈皮10g。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太子参;眠差者加远志、酸枣仁、煅牡蛎。

注:本帖内容仅供医师参考和学习,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如您需要中医诊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文章源自:皮肤科专家刘志勇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公众号

智能中医辅助决策咨询系统

智能中医辅助决策系统
本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多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对古今医案、临床指南、名医经验、养生方法、适宜技术等文本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建设、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自主算法研究,实现对中医临床诊疗的决策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