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恩洋先生逝世6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蓉举行
祁和晖先生表示,王恩洋先生一生诠释佛经、儒经,力争“上符圣教,下应时机”,高倡“唯识法相”,对中国圣贤君子“治、乱、现、隐”人生观做精辟剖析,强调君子临世,无论现、隐,皆不忘于世。
祁和晖在会议现场发言
谭平先生肯定了王恩洋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历史价值。王恩洋先生“尚德重情”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天下为公”的平民教育、平等教育思想,对于当下以教育实现民族复兴,仍有探讨与借鉴的价值。
谭平在会议现场发言
杨世文先生认为,王恩洋先生是一位被忽视的现代新儒家。王先生融合佛学、儒学和西学,对儒学思想的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认为王恩洋先生受梁漱溟先生影响,主张文化是“人类生活之路向与方法”,注重儒学的实践性,他坚信“儒学将来之重兴,即为人类文化之统一也”,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充满自信。
杨世文在会议现场发言
向世山先生表示,近代中国佛教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局面。居士佛教大兴是一个特异而普遍的现象。其中,王恩洋先生是居士中的佼佼者,人格与事功两方面都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王恩洋先生既有儒家的君子人格,又有佛教的菩萨人格。其一生研究佛法,讲学不倦,教育培才,成就卓越。
向世山在会议现场发言
1897-1964
王恩洋先生(1897-1964年),生于四川南充,是四川近现代著名的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的儒学家、佛学家、唯识学家、教育家。生平学兼内外,精通儒释道,开办了新式教育,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佛学与儒学的研究发展,是近现代具有影响力的蜀学代表人物。
生平简述
王恩洋先生曾于北京大学随梁漱溟学习印度哲学,大量阅读法相唯识典籍。1923年,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在南京设立支那内学院,王恩洋先生南下依欧阳竟无研究佛学,深入经藏,尤于唯识学用功特勤。1925年内学院成立法相大学特科,王恩洋先生任主任兼教授。1927年内学院以战事停课,王恩洋先生返四川。1930年于南充开办龟山书房,接纳僧俗学生,讲授佛学与儒学,提倡教育兴国。1930年后,应请在成都佛学社讲唯识。此后讲学与著述并重,十余年间,写出了大量的佛学著作。1942年在四川内江圣水寺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后并入四川大学),并发行《东方文教丛书》及《文教丛刊》杂志。1949年后,被聘为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1957年受聘为北京中国佛学院教授,讲授佛学通论、瑜伽宗综述两门课程,同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1962年当选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64年病逝,享年68岁。
学术思想
王恩洋先生的思想体系融合了儒佛两家的精髓。他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与佛教的解脱智慧可以相互融合。在他的思想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与佛教的“慈悲、智慧、解脱”等理念相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对当时及后世的学术发展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唯识学思想传承了护法、玄奘系唯识学,而且主张用唯识学融摄一切佛法。以唯识学作为判教标准,并以唯识学为工具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具有因应时代的意义。他指出法相学的治学方法是“始于观察,严于分析,继以综合,而终于实证”,“而成正觉,而证诸法实相真理”,认为“佛法为求觉证真之学,为纯粹之哲学也”。其唯识学造诣,被誉为欧阳大师之下第一人。
教育理念
王恩洋先生的教育理念深受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他主张将儒佛之学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以“儒佛是宗,学以通经致用”为办学宗旨,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学问的人才。他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四川佛教教育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四川佛教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王恩洋先生对平民教育事业也充满了感情,主张为穷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所创办的龟山书房和东方文教研究院,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如惟贤法师、心月法师、大果法师、唐仲容居士、柳禊居士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个人操行
王恩洋先生注重知行合一的实践。他认为学问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学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修行方法。在学习佛学的过程中,他不仅深入研究佛学的理论知识,还积极参与佛教的修行实践,如禅修、诵经、持戒等。他在龟山书房授课时,就经常与学生一起做功课、禅修。
王恩洋先生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有一颗大慈悲心。他不仅关心学生学习,也关心学生生活。他亲自下田带领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对家境贫困的学生给予适当报酬,甚至供给伙食,对成绩优异和家境清贫的学生减免学费。他终身吃斋,粗布棉衣,身体力行,践行菩萨道,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
著述成果
王恩洋先生一生著作丰硕,多达200余篇(部),共计400余万字,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疏》、《唯识论疏》、《阿毗达磨杂集论疏》、《唯识通论》、《八识规矩颂释》、《佛学通论》、《名学、逻辑与因明》,及《儒学大义》、《论语疏义》、《大学新疏》、《孟子新疏》、《老子学案》、《孔子学案》、《荀子学案》、《大足石刻之艺术与佛教》、《王国维先生之美学思想》、《论诗经之艺术》、《知识与文化评论》等,遗著初步编有《王恩洋先生先生论著集》、《王恩洋先生文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
荐
读
/
川(2022)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