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是当下的

文化   2024-09-04 17:06   四川  


从迷茫,到清醒
需要多久?
从烦恼的此岸,到解脱的彼岸
到底有多远?
如果把一切都放在当下
那么
当下就是答案




彼 岸


佛教常说从此岸到彼岸。那么,“彼岸”在人生的意义与目标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剖析迷茫


佛教认为的彼岸,就是解脱。


解脱并不是说一死百了,而是指离烦恼。所以,究竟要解脱什么?解脱烦恼。可能大家通常会认为,烦恼是一种郁闷的情绪。其实佛教所讲的烦恼,是造成这种情绪的因,是要去对治的东西。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大家关注的“迷茫”话题,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剖析。当一个人处在迷茫中时,一方面指的是一种无力的迷茫感,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的真实的迷茫。



◎缺乏目标


第一个话题:我们不知道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但是,目标是基于价值而言的;价值是取决于人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赚一个亿并不能完全地被称为目标。目标是出于本心,经过深思,有长远意义的存在,是可以对治迷茫的。


◎找到意义,能否心安?


第二个话题:当我们努力找到目标,就能心安了吗?


回答是,不一定。比如赚一个亿,他明确知道这个目标,这也是他想要的, 且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这个目标对他来说,需要超强的能力去实现它。


比如说,减肥。大多数人都有这个目标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又是整一大堆健康食品,又是跟练减肥视频。可是,视频倒是收藏了,就是不练;或者今天跳了三下,毫无效果,放弃了。几周以后,体重还是没有减下来。


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和当下的连接。什么意思?就是你的长期目标,需要和现在所做的事产生连接。请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当下的所闻、所思、所做,是否和曾经立下的目标有所连接?


还是用赚一个亿打比方,你今天辛辛苦苦打工赚钱,一百一百地累积财富。虽然每天所赚的对于一个亿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它能积少成多,它的存在是有意义和作用的。否则,当下赚钱的行为就找不到意义。



■实践落实


意义的本质并不在于目标有多高,而在于不断去落实,去行动,也就是实践。四川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在佛教里象征大行,代表坚持与行动力。


这时候,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实践的方式方法。


◎爬山和拜山,哪个累?


爬山,一梯一梯地走上去;拜山,三步一拜,拜着上山,请问哪个更累?我个人的经验是爬山累,拜山不累。原因很简单,累是基于个人的主观体验。


第一次去五台山,是2011年,当时爬着上去特别累。第二次去,是拜着上去的,不仅感觉不累,而且很快就登顶了。第一次觉得累,是因为边走边看,满脑子都在想“好远啊,怎么还没到”;而三步一拜,念着佛号,非常专注,于是一下就到了。这就是方式方法。


从体力消耗来看,拜山消耗的体力更大;但是从心理层面看,虽然目标很高远,但没有产生情绪消耗,所以感受就不一样。这需要大家去真实地体验,才能更好地明白。


由此我想到了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老先生。他和徒弟们也曾一起去爬泰山。徒弟年轻力壮,而王阳明年老体弱。但爬上山顶时,王老先生神清气爽,徒弟们却累得不行。于是徒弟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就是说虽然山很高,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处,也就是只专注于当下的这一步。所以,他并没有在爬山时瞻前顾后,去担心山路还有多远,会不会无法到达目的地。



◎搬柴运水


其实搬柴运水也是修行。


民国时期,九华山上有位大兴和尚,后来成为一位了不起的成就者。那时山里还没有自来水,饮水全靠出家人背水上山。寺院里有三个大水缸,大兴和尚当时也和其他出家人一样,每天去挑水,在山路上不知往返了多少回。


他心里总是念着:“赶紧把三缸水打满,就可以休息了!”一位老和尚对他说:“你歇歇吧,日子长似水,有你挑的。”大兴和尚说:“不,我把缸装满才歇。”老和尚说:“世上没有圆满,这三口缸也永远装不满!”


为什么永远装不满?因为水装进去,就有人会使用。但是,如果打水的人觉得好不容易打了这么多水,你们又消耗了,我就又得去打,那就会生烦恼。


后来,大兴和尚慢慢明白了这个理。如果总想着打水是个苦差事,得赶紧把它干完,然后好好休息,那就一天也干不下去。但是,如果把打水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或是锻炼身体,就能干得长久;慢慢地,也就能够体会祖师所说的搬柴运水都是道的深意了。


其实,这两个故事的核心都是禅宗的思路,也就是目标有了,方式方法也有了以后,就要专注于当下。


回到“彼岸”的话题上,你们觉得彼岸是在遥远的他方吗?一旦遥不可及,就会觉得抵达很艰难;但如果把它放到现在,当下与它建立连接,那么当下就是解脱。或者说,解脱是当下的!



秋季“体验之旅”报名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留言互动

你体验过当下的解脱吗?

LEAVE A MESSAGE


编辑|巍然  图片|冯杰 张洪铭

美编|慧法  责编|慧法


/

/

在生活中学佛 在学佛中生活
快问快答:如何提升幸福感?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2022)0000009


成都文殊院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川(2022)0000009 成都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古称信相寺。清代由慈笃禅师重建,更名文殊院。后康熙皇帝御赐“空林”二字,故又名“空林堂”。文殊院是全国汉语系佛教重点寺院,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十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