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中国丨在困境中不被污染,他被人记住的不只是“背影”

政务   2024-11-28 16:58   江苏  



  朱自清先生,原名朱自华,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平明镇,他在这里度过了幼年的启蒙时期。受士大夫家庭的氛围熏陶,他一生严于律己,秉持整饬而庄重的文人品格。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千家万户耳熟能详,但在他在清丽、柔美的文字背后,却有一个刚正、挺直如亭亭荷叶一般的清廉之魂,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远气节,是东海县百万人民的骄傲。


  1916年,朱自清先生18岁,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北大期间,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传播爱国、救国新思想,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自清”,取《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之意,勉励自己坚守廉洁正直,在困境中不被污染、不丧志气,清白做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震碎了朱自清先生岁月静好的文人梦,他思想巨变一改创作抒情小品的风格,转而以笔为枪,改写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与鲁迅、矛盾、闻一多等一众革命作家针砭时弊,锋利撕下虚伪现实的遮羞布。


  抗日战争爆发后至内战的动荡岁月里,朱自清先生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震动和悲愤之中,他坚守曲折的革命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一直奋笔呐喊,成为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朱自清先生身患重病。1948年,他坚决反对美国的扶日政策,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于同年8月12日因胃病不幸去世。


  50年人生匆匆,朱自清先生始终保持着廉洁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他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学遗产,为后世提供丰盛的精神养料;他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更是熠熠生辉地指引着后来人不断前进。恰如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制作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纪委监委、连云港市东海县纪委监委


山海廉韵
连云港市纪检监察机关对外发布信息的平台和沟通社会群众的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