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通过电絮凝方法回收废水和卤水中的有价组分。 有价组分以不同形成的产品被高效回收。 分析了基于电絮凝过程的新阳极体系和耦合体系。 未来研究可多关注金属-空气电极系统开发,H2回收和大规模应用。
【文章简介】
图1 电絮凝基耦合系统回收废水和卤水中有价组分
图2 Ni+Fe阳极体系回收废水中的硼
图3 施加外加磁场的电絮凝体系强化轻质油回收
图4 电絮凝过程产生的(a)Al(OH)3和(b)LiCl⋅2Al(OH)3⋅xH2O
原文信息: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1916424004430
第一作者:
张烨
近年来,主要从事矿物分选、盐湖锂镁分离与利用、选冶固废资源化等研究方向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20篇,参编专著1部,公开或授权国际/中国发明专利近2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担任《Green and Smart Mining Engineering》、《矿产综合利用》等期刊青年编委。
邮箱地址:zhangye@ecust.edu.cn
通讯作者:
林森 副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无机盐工业、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等期刊青年编委。长期从事盐湖卤水等复杂体系有价元素的分离与提取,在锂选择性吸附材料设计制备与构效关系、新型高效传质设备等方面深入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专项等十余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任务。在AIChE J、Chem Eng Sci、Sep Purif Technol等化工分离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32篇,单篇最高引用量超过160次。申请30余件国家发明专利与1件PCT专利,其中授权25件国家发明专利与2件国防专利,完成1项总额两千万人民币专利技术转化。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A类)、无机酸碱盐学术专家智库、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燃气奖教金”育才奖、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以及 “科研新星”等。
工作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通讯邮箱:linsen@ecust.edu.cn
于建国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国家督学、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华东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资源(盐湖)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钾锂战略资源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二十年余来,主要从事有关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温室气体减排等研究方向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2部,公开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本期编辑:林钰青(华东理工大学)
了解更多资讯,敬请搜索关注Desalination微信公众号「DES脱盐」,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