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描述了有机微粒表面氧化还原活性单体的阴离子(嵌段)共聚反应。 展示了可逆的氧化还原转换和电化学介导的离子吸附和交换。 在流动实验中,共聚单体的极性对离子吸附能力有影响。
【文章简介】
图1. a)HEMA-TMS和FMMA的单体结构和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的接枝颗粒的示意图,以及接枝在颗粒表面的不同聚合物结构。b)通过一锅法 SI-LAP 反应逐步接枝合成甲基丙烯酸酯。
图2. a)PSDVB@BCP-TMS-1 与 MWCNT 混合、b) PSDVB@BCP-1 与MWCNT 混合和 c) PSDVB@BCP-1 与 MWCNT 混合在苯酚存在下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d) 颗粒与苯酚和MWCNTs相互作用的示意图。e–g) 使用 0.1M NaClO4作为电解质,扫描速率为 20 mV·s−1 对水中 e) PSDVB@BCP-TMS-1 和 f) PSDVB@BCP-1 进行循环伏安法研究。g) 嵌段共聚物官能团化颗粒在不同介质中不含(橙色)和含羟基(蓝色)的测量稳定性差异。
图3. 离子吸附和交换流实验的原理,突出了“再生”和“还原-氧化”实验之间的区别。在“再生”实验中,交换材料在每次循环后用氯化铁冲洗以恢复其初始状态,而在“还原-氧化”实验中,交换材料在每次循环后被还原和氧化。
原文信息: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1916424003850
第一作者:
Deborah Schmitt
工作单位:萨尔大学
通讯作者:
Professor Markus Gallei
Gallei教授团队专注于开发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纳米结构(多孔)聚合物材料和胶体。在合成材料领域,通过开发聚合物合成(包括阴离子、阳离子、乳液、分散和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和后功能化策略的新概念,以及控制定制聚合物的(定向)自组装成有序(多孔)混合结构。跨学科的概念汇集了高分子化学、胶体化学和自组装领域的方法,以创造新的纳米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光子学、智能膜和陶瓷模板等先进技术的基石。
工作单位:萨尔大学
通讯邮箱:markus.gallei@uni-saarland.de
网址:
https://www.uni-saarland.de/en/fakultaet/nt/profs-gruppen/professuren/chemie/prof-dr-markus-gallei.html
本期编辑:林钰青(华东理工大学)
了解更多资讯,敬请搜索关注Desalination微信公众号「DES脱盐」,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