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为市场提供长期资金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其中包括创设支持回购、增持股票的专项再贷款。10月18日,该货币政策新工具正式落地,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旨在为股票市场提供长期资金,强化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Wind数据显示,自10月20日第一批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相关计划披露以来,截至12月16日,已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公司和重要股东获得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支持,合计金额约458.19亿元,约占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3000亿元规模的15.27%。披露使用专项贷款进行股票回购的有151家,披露使用专项贷款进行控股股东增持的有52家。(多家公司涉及回购和增持双重贷款)。
互换便利:更好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在今年央行创设的一系列新货币政策工具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今年9月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创设互换便利。10月10日,央行公告称,决定创设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
10月18日,央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并正式启动操作。央行公告明确,通过这项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目前获准参与互换便利的证券、基金公司达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10月21日,首次互换便利操作落地。
“互换便利可大幅提升非银机构融资能力,持续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央行宜在实验基础上继续完善工具,统筹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分布,共同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超长期特别国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2024年我国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重大。”这既为当前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充沛的动能,又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稳增长、促发展的决心和能力。
回顾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情况,从5月份首发至11月中旬,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总计发行22次,其中20年期7次,共计3000亿元;30年期12次,共计6000亿元;50年期3次,共计1000亿元。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截至目前,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另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至此,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正在加快推进实施。
耐心资本: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耐心资本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支持创投发展以及壮大耐心资本的举措不断出台。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政策。
与此同时,为了让国资更好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多地纷纷发布文件,明确建立国资创投机构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此外,12月初,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不仅一级市场创投行业需要耐心资本,二级市场股市也需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也有助于培养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还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并购重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迎来政策密集支持。4月份,《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6月份,《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提出,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9月份,《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伴随着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A股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回升向好趋势。以重大资产重组为例,Wind数据显示,按首次披露日计,截至12月16日,年内披露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有120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3%。尤其是“并购六条”发布后,重大资产重组升温,10月份A股市场首次公告的重大重组事件达23起,创年内单月新高。
上市公司发起并购,更多地聚焦于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例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并购交易愈发活跃,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此外,上市公司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活跃,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案例不断涌现。
现金分红: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分红生态
今年以来,A股分红生态不断优化与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意愿增强。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18日,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中期现金分红(即上市公司在年度分红之外,根据半年度或季度财务报告,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行为)金额合计6745.66亿元,其中已经实施4048.09亿元,未实施2697.57亿元。
今年以来,监管积极引导,持续出台细化规范措施,促使企业重视分红并依规执行。同时,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为分红提供充足资金基础。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及金融市场成熟,为企业制定分红计划创造平稳空间并提供便利条件。
市值管理:助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估值重塑
自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表态“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后,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六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
从效果来看,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明显“动”了起来。比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大并购重组力度,优化资产质量和调整产业结构;频频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股份回购,提振市场信心。此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大了分红力度,尤其是中期现金分红。
“总的来看,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可圈可点,既有‘内修’也有‘外练’。”朱昌明表示,后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还要继续强化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美元主权债券: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以下简称“沙特”)等中东国家的金融联系日益深化。今年11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成功簿记发行了20亿美元主权债券。
业内普遍认为,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筹集所需的外汇资金,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或用于大型跨国基础设施项目等。
成功发行美元主权债券也表明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良好的信誉和融资能力,这种信誉将间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通过发行美元主权债券,中国可以积累国际融资的经验,为未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更多的人民币债券铺平道路。这也将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制度的完善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