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形势“怎么看”和“怎么办”给出了明确的新研判、新思路,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理解对2025年经济形势主要矛盾的新研判?如何在“五个统筹”科学指引下处理好五大关系?
提振内需尚须实现“三策合一”
如何理解“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反映在现阶段我国经济需求侧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依然突出、供给侧产业体系完备因而抵抗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较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潜力持续释放等多个方面。随着各项宏观经济政策逐步落实和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发挥作用,经济持续向好回升具有坚实的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研判了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其一,就总需求和总供给而言,总需求不足是突出症结和主要矛盾。抓住这个突出症结,才能落实“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明确要求。其二,就总需求而言,相比外部需求,国内需求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和3.4%,不仅低于同期GDP实际增速(4.8%),也低于同期进出口总额增速(5.3%)。其三,就国内需求而言,相比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偏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针对上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综合使用结构政策、增长政策和稳定政策三大宏观政策并着力实现“三策合一”,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其一,瞄准宏观经济运行的堵点和痛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这样不仅能让政策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能够显著提升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其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有利于增加消费、增加需求、实现供需平衡。结构政策要着重提高消费,也能以此带动提高投资收益,从而有利于提高潜在增速。增长政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从而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在结构政策和增长政策的配合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才能敢于持续发力来扩大总需求,也才能将资金更好地注入实体经济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五大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和“五个必须统筹”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深刻把握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五个统筹”,深化了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想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五大关系。
一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现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让政府在市场失灵问题上及时补位、有所作为。
二是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当前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仍较为突出,总需求不足成为突出症结,供需动态平衡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既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加高质量供给,也要着力扩大总需求,尤其是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经济迈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三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培育新动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过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可能存在“创造性破坏”效应,会对产出和就业带来暂时性冲击。因此,需要秉持“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正确处理好新动能和旧动能的关系,重视更新旧动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短期经济波动,综合使用稳定政策和增长政策,以此兼顾短期经济稳定与长期高质量发展。
四是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兼顾增量和存量,才能系统提升宏观经济运行效率。做优增量的重点是有效地增加新要素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盘活存量的重点是提升现有要素的使用效率。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才能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并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五是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必须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质”的有效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通过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等举措,有效激励研发创新活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量”的增长并非盲目扩张,而是要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相协调,要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如何理解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框架下强化系统思维,针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更好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同时兼顾财政支出力度增加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从财政支出的力度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和加大财政支出强度,这有助于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带动总需求扩张和稳定社会预期。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能够为财政政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财政支出的结构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这样能够更好地带动居民释放消费需求。
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为内需潜力释放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将由连续10多年所秉持的“稳健”定位转向“适度宽松”定位,并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这体现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性立场。总量层面,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有助于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层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能够提升调控精准性,为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提供针对性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多项新举措力促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如何看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宏观经济治理新举措?
面对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部署了多项宏观经济治理新举措,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充足动力。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大基础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基础。强化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之间的转化衔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
二是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当前地方财政的财权与事权匹配合理性有待加强,但地方政府为实现稳增长和惠民生等目标,需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近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需要从收支两端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降低地方财政负担,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需要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避免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盲目攀比和无序竞争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而且,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以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