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 | 让群众更有“医靠”

政务   2025-01-21 17:58   重庆  

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人民群众对就医就诊有了更高层次的期待。


新的一年,我市将如何一如既往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持续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让更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代表们提出了这些建议。


打通信息壁垒
推进基层医防融合

在慢性病多发的背景下,既要“治病”也要“防病”,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近年来,我市启动医防融合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所谓医防融合,就是除了看病,还可一站式享受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市人大代表、奉节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黄琼表示,此前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偏远乡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防融合服务时,因存在临床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信息互通渠道不畅通、专业知识培训不足等情况,导致医疗机构在医防协同方面仍有待加强。


因此,黄琼建议,健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机制,打通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信息与业务信息壁垒,实现公共卫生体检信息与临床就诊信息互通共享,提高疾病早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的主动性。


“建议完善医务人员交叉培养机制。”黄琼呼吁,推动并建立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交叉培训机制,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队伍融合,强化临床医师、护士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控等知识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专业技能。


黄琼还建议,应加大财政投入,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防融合必备的硬件设施设备;保障基层医务工作者待遇,制定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多部门联合推动
守护青少年“脊梁”

脊柱也被称为“人体第二生命线”。为此,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马宏表示,青少年脊柱侧弯、体态管理等问题应引起进一步重视。


马宏说,我市近年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行动,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狠抓青少年健康工作,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和“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上效果显著。


“但较之肥胖、近视问题,儿童脊柱健康更具有隐蔽性,也更容易被忽视。目前全国约有5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和视力健康问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马宏呼吁,全社会要引起重视,进行早教育、早发现、早筛查、早干预、早解决,让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不留空白,“这需要卫生、教育、体育、妇联等多部门联合推动。”


为此,她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把青少年正脊筛查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制度化、常态化推进,有效扩大正脊筛查的覆盖面,确保每学年为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脊柱健康筛查,及时预防、发现,寻求专业干预。同时,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脊椎健康知识科普工作,形成正确的预防与提前干预矫正意识,提升中小学生对脊椎健康的认知和保护能力。


她还建议,进一步丰富学校综合体育活动课程,让单双杠、吊环等有利于脊椎健康的运动项目或器材回归校园,倡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护脊运动。


鼓励科技创新
提升中医药竞争力

“通过科技创新,发挥好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郭亮带来了一件《关于提升我市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郭亮认为,在应对一些重大疾病、慢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症等医学难题时,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疾病防治开辟新途径,“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改进中医药的生产工艺,提升质量控制的水平,还能够开发出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的中药产品和相关中医药服务。”


“这些进步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竞争力,还能推动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郭亮建议,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以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如设立专门的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新药研发及技术创新等。


他还建议,在确保科研项目的高效实施方面,政府应优化科研项目的管理流程,通过有效措施提高科研项目的实施效率和质量,真正推动中医药科技的进步。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应鼓励校企合作,让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中医药企业环境中;建立师承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师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文字:记者 陈敏 张士横


来源:重庆人大公民导刊融媒体

编辑:成鑫

主编:王君宏

审核:杨冰

重庆人大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