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重庆市开发区条例》,该条例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固化重庆开发区建设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效,将为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提升开发区营商环境,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代表们结合各地实际和自身经历,就条例内容亮点、贯彻实施等展开热议。
1月22日,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重庆市开发区条例》。记者 尹建红 摄
市人大代表、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黄文表示,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区要在总结开发区建设运营经验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开发区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市委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发展工作,将打赢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作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之一。我市就开发区立法正当其时,是顺应时代发展,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
作为市六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黄文参与了立法前期的调研、论证、修改、审议等工作。“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修改打磨,确保了条例规范严谨、有效管用。”黄文说。
“目前,山西、湖南等地已制定了开发区条例,相较于这些省,《重庆市开发区条例》具有重庆辨识度,注重回应我市各类园区开发区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将园区开发区改革中的成果通过法规制度固化。”黄文介绍,如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实行总量控制,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赋权开发区管理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明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规范开发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等。
黄文表示,立法有助于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市人大代表,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深度参与者,我见证了《重庆市开发区条例》从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到讨论修改的各个环节。”市人大代表,璧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饶静对条例实施满怀期待。
“条例的出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将为璧山高新区建设注入法治新动力。”饶静谈到,在土地利用方面,条例明确提出要建立科学的开发区用地保障机制,并鼓励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这将为产业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更加灵活多样、高效便捷的要素保障。同时,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行了规范,提出专业化招商、市场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方式,这将有助于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有效推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条例还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降碳、减污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标志着重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也为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指明了方向。
饶静表示,璧山高新区将抓好条例贯彻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力争成为全市开发区建设与改革的排头兵。
“制定开发区条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总结我市开发区建设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效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市人大代表、万州区政协副主席祝智勇看来,条例的亮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建立开发区滚动开发机制,推动了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二是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促进了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三是强化开发区债务管理,加强对开发区管理机构以及运营公司举债、融资约束和监督;四是健全深化了开发区产业资源统筹调配机制,规范了招商引资秩序。
祝智勇表示,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开发区与行政区的关系,通过编制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事项清单等方式,推动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承担,同时还优化了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越来越便捷;紧扣“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明确了开发区重点发展相关产业,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规定了开展跨区域合作的原则,鼓励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探索“飞地经济”等合作机制。
“当前,许多企业正在寻求发展突破口,条例的出台恰好契合企业所需,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祝智勇说。
“条例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强调了战略产业导向。”市人大代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西南研究院院长娄超认为,开发区的改革要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带动作用,建议开发区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时代机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娄超表示,条例提出要推动开发区管理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促进应用服务集成,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算力已成为‘水电煤’一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生产力,重庆可以以开发区为核心,加快推进重庆智算中心建设,为各行业提供算力和智能化服务,助力智能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娄超在大会期间提交的《关于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助力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出,当前重庆已全面形成数字重庆“1361”基本能力,持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以各级开发区为代表的重点区域,在谋划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布局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不断推动重庆人工智能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下一步,希望以条例实施为抓手,推动开发区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娄超看来,一要吸引更多的科创型、科技型企业扎根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二要加快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孵化。
文字:记者 宋婷婷 程俊豪
来源:重庆人大公民导刊融媒体
编辑:成鑫
主编:王君宏
审核: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