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关八景之 —— 㟿岭神芝
文摘
2024-11-13 19:48
陕西
武关八景
余光返照,石桥古渡。
笔山鹿鸣,砚水鱼跃。
龙潭古寺,白岩仙迹。
蟒岭神芝,玉泉串珠。
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优美的风景数不胜数,或是名胜古迹的人文景观,或是山水名川的自然风光。武关八景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武关八景中唯独“蟒岭神芝”是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旖旎的自然风景,也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一道野生的美食。“蟒岭神芝”,是生长在蟒岭大山里的一种野菜—— 蕨菜。早春时节,蕨菜新生的嫩芽呈小孩的拳头蜷曲状,当地人称之“拳芽”。从侧面看,其形似龙头或者如意,因此也被称作“龙头菜”,或“如意菜”。 能把一道美食列入八景,足以说明当地人对“蟒岭神芝”的情有独钟,也道出了它的古老神奇和独特魅力。蟒岭,秦岭的支脉,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针叶混交林遍布,是拳芽的理想家园。拳芽是两亿多年前古生代二叠纪就有的蕨类植物,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可强身健体,增强抗病能力;拳芽的根茎粗壮,富含淀粉,可代粮充饥,也可以加工成粉皮或粉条,是一道广受欢迎,爽口宜人的凉拌菜。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仙草之地,有紫芝,食之百岁归。据说紫芝是仙人所用的仙草,能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紫芝就是当地人称作荃芽的蕨菜,是人们公认的“山菜之王”。每年清明过后的十天半月里,是采摘拳芽的最佳时间。勤快的武关人便会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去山上采摘拳芽。新鲜的拳芽从山上采回来,开水烫熟,再在阳光下晒干,就成了上好的野干菜。此时,杀年猪腌制成的腊肉也正当其时,拳芽配上色泽鲜亮的腊肉,让人想想都垂涎欲滴。待到腊月天,再次宰杀年猪的时候,肥瘦相间的新鲜五花肉,配上拳芽做成的野干菜,经过煮、蒸等多道工序,做成蒸碗扣肉,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碗面子”,就成了年饭的压轴菜,色香味俱佳。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肉汤浸润过的拳芽,软烂又略带点嚼劲儿,让人食欲大增,回味无穷。想当年,我二十出头的时候,曾就着米饭,一次吃过两份“碗面子”,至今都很想念那个味道。在过去,如果你在谁家能吃到拳芽蒸碗这道菜,那你一定是他家最尊贵的客人,因为这是他们家最有面儿的一道菜。从古至今,勤劳质朴的武关人也一直坚持着热情好客的传统,无论生疏远近,上门就是客,他们一定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来招呼客人。想必有人一定会心生疑惑,不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野菜么?为啥会被叫做“蟒岭神芝”,且成了当地的八景之一?莫急,且听我为诸君娓娓道来。“蟒岭神芝”的神奇在于它的古老久远和延年益寿的妙处。先人们食用蕨菜的历史非常久远,且不说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有史可考的商周时期,就有人们食用的记载。《诗经·召南》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又见《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这里的“薇”就是蕨菜,可见先人们发现其食用价值的历史之悠久。成语“不食周粟”就是出自此典故,伯夷和叔齐兄弟是商朝旧臣,二人耻于做周朝的臣民,为了坚守节义,不食周朝的粮食。他们采食蕨菜,最终因为拒绝食用任何属于周朝的东西而饿死于首阳山。孔子赞颂他们道,“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后来归隐山林,采蕨而食就成了仁人志士清高隐逸,坚守气节的高尚情操的象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中记载:“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定。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使皇太子卑辞束帛致礼,安车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这四人就是秦朝大名鼎鼎,学识渊博的四个博士,唐秉,崔广,吴实和周术。因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他们隐居商山,以蕨菜充饥,以待天下安定之日。后来他们出山辅佐汉朝太子刘盈,安定天下,尔后功成身退,再次隐居商山。“四皓”以遁世脱俗的隐逸风度,以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辅佐贤君的壮举,为后人所推崇。为了弘扬和歌颂他们的不朽功德,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如皓月当空,辉耀天下。据载,“四皓”作《采芝歌》以言其志:“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四皓”青睐的蕨菜也因他们隐居于商山而被称作“商芝”,又因其呈紫色状而获雅称——“紫芝”。“四皓”出山的时候,已八十有余,皓眉白发,银须飘逸,惊为天人。李白诗之云:“秀目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妙。” “四皓”因长期食用蕨菜而得以长寿,使得其名声大振,被誉为“长寿菜”,当地人称其为可延年益寿的“神芝”。遥想当年,往来于武关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为了逐利奔忙于此路上的贩夫走卒更是熙熙攘攘,行人如梭,络绎不绝,可谓:“午夜有可求之市,鸡鸣有未寝之人。”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或是从西岭翻山越岭东来,或是从四条岭跋山涉水西往,到了武关城,一定是人困马乏,风尘仆仆。此时,一碗鲜美可口的“神芝”汤,或者一碗香气四溢的“神芝”扣肉摆在桌上。他们大快朵颐过后,神清气爽,精神焕发,“蟒岭神芝” 让他们的疲惫瞬间消散,使得他们心情愉悦,继续一路前行。“蟒岭神芝”的美名也随着他们的脚步而名扬天下。“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成名于战国的武关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於古道,在和平年代,尤其是在唐朝,是一条重要的连接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切切实实的一条名利路。许多赫赫有名的诗人宦海沉浮,奔波在武关道上,感慨万千:“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道出了贬谪潮州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文公内心的不甘;“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樊川居士杜牧于此咏古叹今;“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诗魔白居易过武关睹物思人;“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诗仙李白豪情万丈,壮志凌云;“来往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沉浮。” 吟诗如行云流水的李涉为之慨叹······千年前的商於古道沿途,“神芝”遍布,郁郁葱葱。它虽无百花之艳,也无百木之峻,但是它随处可见的身影,成片的盎然绿意给了那些往来于此的过客们莫大的慰藉。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对“神芝”钟爱有加,留下了很多名诗佳句,对其不吝赞美之词:“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半檐落日晒寒衣,一钵香羮野蕨肥。”/“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诗成江驿梅花瘦,酒醒山城蕨菜肥。”······ 由此可见,那时候人们对蕨菜的喜爱。蕨菜既是他们钟爱的菜肴,也是这条名利路上的旖旎风光,更是他们寄情山水,效仿古人兼济天下的豪情的见证。“时节不居,岁月如流。”如今,国富民安,日新月异,举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幻,“蟒岭神芝”早已成了当地的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人们对它的喜爱既有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希冀,然而更多的是它象征的甘贫守节的高尚情操早已融入了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生生不息······如果您喜欢此文章按此二维码,或者点击文首蓝色字:后山凡夫,关注本公众号,或者文末点赞收藏,敬请和朋友及家人们转载分享。谢谢!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