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死的骆驼没马大!中美都建立了各自的中段反导体系,俄罗斯的陆基中段反导的现状又如何

文摘   2024-12-20 16:19   江苏  

12月10日,美军在关岛发射了一枚“标准-3 Block 2A”型海基中段拦截弹,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海岸附近成功拦截了一枚空射型中程弹道导弹。


而在稍早的第15届珠海航展上,我国公开展示了自己的末端反导系统红旗-19。再加上尚未公开但已经官宣7次且成功率百分之百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实验,继美国之后,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中段+末端两级反导体系。


那么号称作为在冷战时期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的反导能力如何呢?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清楚。




首先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反导系统的前世今生

俄罗斯部署的第一款中段反导系统是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A-135反导系统。由于苏联解体等诸多因素,A-135直到1995年才进入战备值班状态。该系统拥有两种拦截弹,一种是负责大气层外拦截任务的51T6远程拦截弹,一种是负责大气层内拦截任务的53T6末端拦截弹。

负责大气层外拦截任务的51T6远程拦截弹


由于前苏联在电子领域长期落后于西方,再加上研发年代较早,A-135采用了技术更简单粗暴的核战斗部来拦来袭核弹,两型拦截弹均配备了一枚1~2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主要通过核爆的大范围杀伤效果来摧毁来袭核弹。虽然更先进的A-235已经大体研发成功,但A-135反导系统仍是俄罗斯目前唯一执行战备值班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



俄罗斯当前最先进的反导系统是A-235中段反导系统。虽然号称是俄罗斯研制,但是在前苏联还没有解体的1991年1月31日,A-235的国家合同便已经签订,签订国家合同也就意味着其所有的技术指标已经冻结,相应的设计工作已经完全结束,可以随时投入正式生产。

正在装填入放射井的53T6M末端拦截弹


A-235是在前苏联第二代陆基中段反导系统A-135的基础上升级而来,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由A-135型的两段拦截升级为三段拦截,并采用了改进型的拦截弹。

第一层由改进型51T6远程拦截弹构成,最大射程80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为1500千米;

第二层则由58R6拦截弹的后续型号构成,最大射程12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1000千米;

最内一层则由改进型的53T6M末端拦截弹构成,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350千米。

三款不同射程的拦截弹组成了完整的“中段+末端的组合式拦截网络,这也是中美反导系统采用的组合方式。不过在拦截技术上,A-235并未采用中美两国反导系统采用的动能拦截技术,而是采用了更加简单粗暴的核拦截(远程拦截弹)+常规拦截(末端拦截弹)结合的方式。

厂房里的51T6远程拦截弹


2021年4月26日,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萨雷沙甘靶场测试了A-235反导系统,发射了一枚53T6M拦截弹。在视频里,53T6M“咻”的一声怪响直冲云霄,速度快到连摄像机都只能拍到尾迹。


53T6M拦截弹的定位类似于美国的萨德,以及我国的红旗-19,是一款末端拦截弹。

虽然2011年才进行第一次打靶,但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53T6M并不是俄罗斯全新研制的武器,而是在前苏联尚未解体时便已经冻结了全部技术状态。从技术上来讲仍然是前苏联的遗腹子。

53T6M近程拦截弹(12X12的底盘是其外观特征)


作为俄罗斯最先进的末端拦截弹,53T6M的关机速度高达4千米/秒,相当于11.75倍音速。这个速度不仅大幅超过了萨德的2400米/秒(一说2800米/秒),也超过了美国海军标准-3Block1B拦截弹的3500米/秒,甚至能够与我国的红旗-19媲美。


但是53T6M的速度还不是俄罗斯防空导弹里最快的。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同样能达到4千米/秒的速度,研制中的S500更快,据悉能达到7千米/秒。

而53T6M之所以给人留下快到突破天际的印象,最主要的还是因为53T6M夸张的加速度,从0加速到最大速度只要3~4秒,远超传统防空导弹。

53T6拦截弹


极高的加速度是由53T6M的定位决定的,53T6M是整个A-235中段反导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下图)。每一次发射都必须为下一次拦截留出充裕的拦截高度,因此必须具备足够高的速度和加速度。通过换装新的发动机和采用新型复合材料,53T6M的最大飞行速度由53T6的3千米/秒提升到了4千米/秒,从0加速到最大速度更是只要3~4秒,拥有极高的加速度。但这并不表示其就很先进,简单来说,其他国家同期的末端拦截弹同样拥有不逊色于53T6M的加速性能(比如同期的反击一号)。

俄罗斯反导系统各类导弹线形图,右2为53T6

锥形弹体设计的反击一号




虽然已经是俄罗斯最尖端的技术结晶,但很多方面都显示出53T6M是落后的。

首先,53T6M采用了落后的锥形弹体设计,从外观上看更像是一枚弹头而不是导弹。锥形弹体多见于早期的防空导弹,比如早期的“奈基”防空导弹就是最典型的锥形弹体设计。早期的导弹发动机性能并不足以支撑圆柱形弹体设计的导弹达到较高的设计指标(速度和射程),而锥形弹体却能在不超过设计重量的前提下,通过安装更多数量或更大体积的发动机来获得更大的推力,再加上锥形弹体更小的空气阻力,两项优势相结合便能让导弹获得更大的射程和速度。

典型锥形弹体设计的奈基防空导弹


但是锥形弹体的缺点也同样很明显,锥形弹体的弹头部分弹径很小,导致战斗部威力不足(这也是A-135采用核弹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锥形弹体上细下粗的外形对发射筒的空间浪费很严重(见下图),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导弹的保存和运输成本。

53T6及其运输车示意图


在导弹发动机得到长足发展之后,目前已经没有防空/反导导弹采用像53T6/53T6M这样尖锐的大角度锥形弹体设计。即使是更加看重加速度能力的中段反导导弹也更多地采用兼顾低阻和大空间优势的非连续型锥形弹体设计。比如,同样定位于中段反导的GMD拦截弹就采用了三段式非连续型锥形弹体设计。

GMD拦截弹采用了非连续型锥形弹体


其次,狭小的弹体空间对制导设备小型化要求较高,而前苏联/俄罗斯的电子工业领域长期处于低端水平,这使得53T6导弹只能使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必须通过地面雷达指引才能对目标进行拦截,并不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

再加上前苏联时期导弹发动机性能的滞后,纯锥形弹体的53T6没法安装辅助动力系统,因此无法精确对付具备末端突防能力的导弹,这也是53T6采用核弹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D-2NP超远程相控阵雷达负责制导53T6导弹


这里说明一下,虽然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运载火箭)的确很先进,连西方国家都引进相关技术。但是在体积更小的导弹发动机方面却是落后于西方,简单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现役最先的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在尺寸和重量均大于三叉戟导弹的前提下,其射程和有效载荷均逊色于后者。其实在远程防空导弹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下图所示的俄罗斯S500的新型反导拦截弹仍然采用了大直径的锥形末端助推器。

▲S500的导弹发动机水平还是很一般


虽然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53T6M通过使用全新的制导手段提高了拦截精度,能够使用常规装药的高爆弹头或碰撞拦截器来拦截目标,却也同时强调53T6M仍保留了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且俄罗斯到目前为止也没能彻底掌握动能拦截器的技术,也就是53T6M极有可能仍然只能通过守株待兔的方式拦截来袭导弹,并不能拦截具备末端机动变轨能力的来袭目标。


尴尬的俄罗斯陆基反导现状

前苏联的解体不仅极大地拖延了53T6M末端拦截弹的装备进度(直到2011年12月20日在哈萨克斯坦萨雷沙甘靶场才进行了首次发射还因为负责最外层拦截的51T6远程拦截弹已经在2006年退役,而替代的新型号到现在进度并不明朗,这导致A-235反导系统虽然号称是三段拦截,但实际上只用进行两段拦截。

并且由于远程拦截弹的暂时缺乏,A-235的拦截范围还由上一代A-135的“1500千米高度以内、距离800千米以内”缩减到“1000千米高度以内、距离120千米以内”。A-235还没完全服役就变成了独脚兽,缺钱缺技术的俄罗斯只好研制低一档的S500来和跛脚的A-235组成新的反导系统。


可以说,虽然有句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至少在中段反导领域这句话真就不适用,瘦死的俄罗斯不仅已经全面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甚至还有被印度等后来者赶超的可能。




钢铁保卫者
中立、专业、有深度的军事博主
 最新文章